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大众日报11月2日内容 大众日报11月2日电子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大众日报11月2日内容 大众日报11月2日电子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烈士
2023年11月2日,是中国抗战史、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烈士,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同志壮烈牺牲70周年纪念日。1942年,在对崮峪突围中李竹如同志壮烈牺牲,他也是大众日报社史上职级最高的烈士。
建议请毛主席题词
1939年夏天,李竹如同志在山东抗战形势十分艰苦之时,随八路军第一纵队来到沂蒙山区。这年初冬,他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庆祝苏联革命二十二周年的纪念文章,是为他在山东开展新闻工作的开始。
1939年底,大众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毛主席发来题词:“动员报纸,刊物,学校,宣传团体,文化艺术团体,军队政治机关,民众团体,及其他一切可能力量,以提高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反对任何投降妥协的企图,坚持抗战到底,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我们一定要自由,我们一定要胜利。”主席的题词既是对大众日报的希望与鞭策,也是对抗日军民的庄严号召和指示。请毛主席题词,正是时任中共山东分局民运部长李竹如的建议。他代表分局到报社主持研究纪念创刊一周年事宜时提议,并亲自起草电报稿。几天后,毛主席用电报发来了题词。
“历史上从没有无立场的报纸”
1940年初,李竹如同志担任了分局宣传部长,并兼任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从一开始,他就以坚定的党的立场和清晰的新闻理念主导办报,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抗战三年来的宣传鼓动战》和《光荣的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为九一记者节而作》等文中,它们分别发表于1940年的大众日报上。
李竹如同志认为,办报要讲科学性,要贴近当地实际、引导舆论,讲究方式方法,重视印刷与发行。他明确指出:“历史上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报纸,也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新闻记者,‘抗战和进步’应当成为今天中国新闻记者所共有的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坚固地团结起来,并接受进步政党的领导,才能胜利地担负起光荣的时代责任。”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大众日报在极端困难的战争环境中,在极端贫乏的物质条件下,成功进行了“联合大会会议”、“皖南事变”、“减租减息”等重大报道,特别是“皖南事变”报道,大众日报在当时全国报纸中领先。作为管委会主任,他亲自撰写社论和文章,从1939年11月到1941年5月,在大众日报发表基型署名文章12篇,计8万多字,至于不署名的社论和专论就更多了。
1941年冬,鲁南区委书记赵鎛英勇就义,李竹如率大众日报第一战时新闻小组,跟随分局鲁南巡视团到鲁南区处理危局,并在能“一枪打透”的危险境地中坚持对外发稿。此时,大青山战斗刚刚结束,以近千人的牺牲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但形势依然紧迫。12月8日,在行军路上休息时,大众日报电台队长刘承塾打开收音机,忽听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他立即抄收后交给李竹如。李竹如随即在鲁南区党委机关干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他在总结沂蒙根据地的形势时说:“东白山,西白山,南北漫子宝山前,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牵。”
起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
在对抗战进行呐喊鼓动的同时,李竹如还对山东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努力。
193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参政会通过了要求国民党槐锋陪政府定期召开国民大会实行宪政的决议,蒋介石假装同意召集国民大会实行宪政。为了揭露这种欺骗,1940年2月20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各界宪政促进会,与此同时,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了宪政促进运动,为在抗日根据地内建立抗日民主政铅蠢权做舆论准备。李竹如是山东宪政促进会筹备会的发起人之一,并具体负责筹备工作。1940年7月,山东省抗日民主政府——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李竹如当选为委员和文教负责人。从此,山东3800万同胞第一次组织起来,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
1940年11月,山东根据地的临时参议会相继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等有关财贸、教育和减租减息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规条例,这些都是李竹如组织起草的。其中《人权保障条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其中规定“凡中华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职业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人民均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还根据山东的实际情况,规定“凡人民因犯罪嫌疑有逮捕之必要者,非持有逮捕状不得逮捕之”等。《人权保障条例》经临参会通过后,在大众日报公开发表。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全国也是一个先例。
李竹如在一系列的工作中,显示了一个革命组织家的才能。有一个故事在大众报人中间广为流传:1940年春,李竹如到报社任职后不久,分局拨付给报社一笔款子,经理部长刘力子派会计去取,路程80里。晚上开会,李竹如问刘力子:“钱取了吗?”刘力子说:“才去取。”“几个人?”“一个人。”李竹如马上说:“这笔钱一个人取放心吗?你别开会啦,快去。”他说:“不是不相信同志,是两人好商量,战争环境万一出问题,你也说不清。”刘力子二话没说,拿起匣枪,连夜追去。二人取了款子后,情况果然起了变化,刘力子他们与地方干部取得联系,组织了民兵护送,才绕过敌军驻地安全返回报社。几十年后,刘力子仍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李竹如同志盯得紧,稍许松懈大意,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血洒沂蒙年仅37岁
1942年秋末冬初,日本侵略者在山东实行大规模“扫荡”,“战工会”机关向鲁中撤退,到达对崮峪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八九点钟,还没吃早饭,战斗打响了。我军被八千余敌人包围,敌军将我军压制在东西长约一里、南北不过半里的山头上,敌人集中火力向我军阵地密集扫射、轰击。
在这种情况下,从黎玉、王建安和肖华等领导同志到军区、政府机关干部都行动起来,投入战斗。李竹如在战斗中表现得沉着勇敢,毫无畏惧。中午,在战斗的间隙,他谈笑自若地鼓动大家:坚持到天黑,一定会胜利突围。午后,数倍于我的敌人向我军发起一次次猛烈攻击,我方弹药打光,便用刺刀、石头与敌人拼杀,连续打退敌人八次进攻,一直坚守到黄昏。天黑后我军开始突围,李竹如在翻越山顶的石墙时,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那年,他才37岁。
1945年11月2日,一则“甄审令”公布在《青岛公报》的头版位置上:“凡沦陷区敌伪所设中等学校教职员、学生须一律甄审,未经甄审合格之学生与教师,一律不承认其学籍、教龄,不能继续求学和报考大学,不李段能继续任教。”甄审令一出,就意味着盼到“中央”来了以后仍然在失业 、饥饿、贫困中苦熬的人们,不仅生活、出路毫无保障,头上还会扣上一顶“附逆”的帽子,坠入更深的苦难 。
反甄审,从市立中学、文德、礼贤、市立女中开始迅速扩大到全市师生。12月16日,全市师生代表齐集黄台路小学礼堂开会,决定自12月17日起罢课罢教,集体请愿。会后,一二百名师生分组上街张贴标语。
当夜 ,国民党青岛当局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22时,一二百名师生分组上街张贴标语。23时,文德女中20岁的女教师费筱芝在湖南路上贴标语时,被持枪的“青岛保安队”士兵发现,费筱芝忙向江苏路躲避,只听身后一声断喝,枪响了,费筱芝中弹倒在血泊里……费筱芝的牺牲,激起了公愤,5000名中学生卷入反甄审斗争,十余所中小学举行罢课,影响迅即波及全市各界,全市师生八九千人在市府门前示威。“费筱芝惨案”成为青岛反甄审运动进入高潮的爆发点。
当局为尽快平息学潮,李先良、葛覃(时任青岛市党部主任)、孟云桥(时任青岛市教没扰棚育局局长)、张乐古(时任青岛参政员)等在《十项请求细目书》上签字;教育部特设的济南大学临时补习班也在青岛设立分班;礼贤、崇德、文德、圣功4校学生免予甄审。
国民党青岛当局玩弄两面派手法,对已承诺的《十项请求细目书》迟迟不兑现。为抗议当局言而无信,联谊会决定举行全市学生大游行。14日,全市师生八九千人,齐集第三公园,要求市长李先良前来答复问题。李先良不敢到场,张乐古却以欺骗手段将马绪登、邢雨辰等代表骗到市政府进行“谈判”,暗中将他们扣押。为稳定群众情绪,揭露反动当局的阴谋,特支成员决定因势利导,发动大家到市政府游行请愿。游行队伍高举横幅标语,高枯则呼口号,经中山路等主要街道,浩浩荡荡,奔向市政府。途中,交通公司、电业局、四方机厂、颐中烟草公司等单位的工人,纷纷加入游行队伍,参加群众多达1万余人。迫于广大群众的强大声势,李先良不得不出来和大家见面,孟云桥则表示接受师生所提出的条件,次日作正式答复。
为声援青岛反甄审运动,平、津、宁、沪等地纷纷来函来电表示声援,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件纷至沓来。1月20日、21日,即墨金口镇、灵西区师生连续举行声援性示威游行。重庆《新华日报》、山东《大众日报》、胶东《大众报》等,都陆续刊载了消息。中共中央华东局也发出了《关于青岛学生运动的指示》,应以费筱芝惨案凶手为主要打击目标 ,力争实现师生提出的“惩凶”、“保障人权”、“取消甄审”等要求。
青岛反甄审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青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迫于学生、市民的游行、罢教的形势与国民党高层施加的要求安定民心的压力 ,李先良被迫停止甄审。
刘凤君
刘凤君,男,字龙朋,号神通居士。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蒙阴县,现为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书法文化研究所和骨刻文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博士点通讯评委、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兰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山东收藏家协会艺术总监、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台湾汉光书会学术顾问、韩国国散仿段学院学术顾问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荣誉院士等。
他已出版《骨刻文》等骨刻文专著4部,权威媒体评价刘凤君:“不但发现了骨刻文,而且把骨刻文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已阐释清楚。”“中国文字发展史也将发生改变,骨刻文发现者刘凤君被誉为当代王懿荣”,他也被誉为“骨刻文之父”。
中文名:刘凤君
外文名:liufengjun
别名:字龙朋,号神通居士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蒙阴县
出生日期:1952年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发现骨刻文
构建中国美术考古学理论框架
代表作品:《骨刻文》、《美术考古学导论》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山东大学任教。2023年他发现的骨刻文,是甲骨文的源头。2001年他的专著《美术考古学导论》被评为10种20世纪中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之一,他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创建第一人,2002年他被中国文物报社评为中国文博考古百位名家之一。他还是济南“四门塔佛头像回归的功臣”,是崇山石祖林的发现者,“青州风格”佛像提出者。2004年他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聘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2023年美国加州政府专门为他颁发艺术荣誉证书。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考古学、美术史、古文字和书法教学与研究。
主要贡献
学术成就
他已出版10多部学术专著,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部分论文已被翻译成英、日、韩等文字发表。
世界著名的艺术史和考古学家弗雷德·克莱纳教授赞誉刘凤君“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型学者,一位传统艺术家,一位极其出色的研究者,一位优秀的演讲家”,“是一位严谨、富有成就的东方考古学与历史学集大成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2023年春天,刘凤君发现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骨刻文,流行使用的时间距今约4600—3300年,是甲骨文的源头。他已出版《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大早《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和《骨刻文》等4部骨刻文专著,分别在《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和《大众考古》等重要杂志上分别发表“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和“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的释读方法”等10多篇骨刻文学术论文。《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许多权威媒体都发表文章宣传和高度评价刘凤君:“不但发现了骨刻文,而且把骨刻文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已阐释清楚,为今后骨刻文研究提供了可遵循的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思想”。“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质疑,中国文字发展史也将发生改变,骨刻文发现者刘凤君被誉为当代王懿荣”,他也被誉为“骨刻文之父”,中央高层领导赞誉刘凤君“为我们民族做出了很大贡献”。
2、2001年10月,刘凤君的专著《美术考古学导论》被《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评选为10种20世纪中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之一。《中国文物报》等许多权威媒体都认为:《美术考古学导论》“给中国美术考古学搭构了一个基本框架,初步明确划定了中国美术考古学之范畴。不仅是第一部考古学家撰写的系统论述美术考古学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采纳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把中国美术考古系统化、规范化的著作”。他是学界公认的美术考古学理论体系创建第一人。2002年他被中国文物报社评为中国文博考古百位名家之一。
3、2002年7月,刘凤君应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鉴定并与该会商谈无偿捐赠四门塔隋代佛头像并开具鉴定书,同时受该基金会委托,在山东省协调解决迎佛头像的各项事宜和负责业务工作。2002年12月17日佛头像顺利回归,他被誉为"四门塔佛头像回归的功臣"。刘凤君还是崇山石祖林的发现者、首阳山岩书的第一鉴定研究者和“青州风格”佛像的提出者。
4、刘凤君自幼学书临帖,自颜、柳入门,其后又临二王和米等法书。读大学后又遍临商周青铜器铭文拓本。曾科学提出金文书法艺术创作的三个原则和“形”、“墨”、“神”的三字书法创作和审冲誉美标准。1999年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举办期间,他的书法作品获"国际荣誉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2004年他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西山服务局聘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多次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邀请,赴京为国务院领导挥毫。他多次应邀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港、台地区演讲美术考古和举办书展。2023年9月他应邀在美国洛杉矶亚太美术馆举办书展,加州政府为表彰他在艺术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作出的贡献,专门为他颁发了艺术荣誉证书。
5、刘凤君长期招收和指导中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美术考古学、美术史概论、古代书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史、佛像艺术、古代玉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通论、汉唐考古和中外美术比较研究等课。多次领队主持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2000年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2023年中央电视台宣传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刘凤君代表山东大学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
学术专著
1、刘凤君著:《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刘凤君著:《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3、刘凤君著:《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再版。
4、刘凤君著:《山东佛像艺术》,艺术家出版社(台湾)2001年版。文物出版社2023年再版。
5、刘凤君等著:《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刘凤君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昌乐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版。
7、刘凤君著:《考古中的雕塑艺术》,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版。
8、刘凤君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寿光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版。
9、刘凤君著:《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丛书·龙山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版。
10、刘凤君著:《骨刻文》,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版。
11、刘凤君等主编:《美术考古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12、刘凤君等主编:《四门塔阿_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版。
学术论文
1、刘凤君:《东汉南朝陵墓前石兽造型初探》,《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3期。
2、刘凤君:《隋唐墓葬石刻十二神考》,《山东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3、刘凤君:《东汉魏晋陵墓神道石刻的造型艺术》,《美术研究》1987年第3期。
4、刘凤君:《南北朝石刻墓志形制探源》,《中原文物》1988年第2期。
5、刘凤君:《唐墓出土的石椁线刻仕女图》,《美术》1988年第8期。
6、刘凤君等执笔:《山东枣庄中陈郝瓷窑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
7、刘凤君:《中国早期佛教雕塑艺术研究》,《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1期。
8、刘凤君:《世界古代陶塑艺术明珠——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特色分析》,《文博》1990年第2期。
9、刘凤君:《古之君子必佩玉——商周玉雕佩饰研究》,《烟台大学学报》1990年2期。
10、刘凤君:《汉唐陶瓷艺术在世界陶瓷史中的地位》,《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4期。
11、刘凤君:《中国美术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二十周年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刘凤君:《山东北朝佛教造像艺术》,《考古学报》1993年第3期。
13、刘凤君:《汉唐伏羲女娲画像艺术》,《龙语文物艺术》,1993年6、7月。
14、刘凤君等:《中国古代陵墓神道石雕艺术(上)》,《中国文物世界》No.92April,1993.
15、刘凤君:《谈美术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中国文物世界》No.99November,1993.
16、刘凤君:《山东北朝弥勒、观世音造像考》,《文史哲》1994年第2期。
17、刘凤君:《中国古代玉器审美浅轮》,《中国文物世界》No.101January,1994.
18、刘凤君:《河西地区十六国石窟艺术与禅法的流行》,《中国文物世界》No.109.Septem-ber,1994.
19、刘凤君:《目前美术考古学的复原理解需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文物世界》,No.113.January,1995.
20、刘凤君:《美术考古学的基础类型研究法》,《中国文物世界》No.119.July,1995.
21、刘凤君:《青州地区北朝石佛像被毁时间和原因分析》,《山东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22、刘凤君:《山东古代烧瓷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发展序列初探》,《考古》1997年第4期。
23、刘凤君:《美术考古学的命名、性质和研究内容》,《文史哲》1997年第4期。
24、刘凤君:《美术考古学深入综合的研究法》,《中国文物世界》No.141May,1997.
25、刘凤君:《青州地区北朝晚期石佛像的艺术风格》,《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6、刘凤君:《佛教与“像教”艺术》,《山东大学报》1999年第4期。
27、刘凤君:《青州地区出土北朝晚期石佛像与“青州风格”》,《考古学报》2002年第1期。
28、刘凤君:《我与美术考古与金文书法艺术的情缘——学科三要素与金文书法书法要点研究》,《美术观察》,2023年第5期,。
29、刘凤君:《我的几种读书法》,《现代教育导报》2002年12月2日。
30、Liufengjun:<>.<>volume4.2004.
31、刘凤君:《本世纪初的惊世发现——骨刻文发现与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23年第4期。
32、刘凤君:《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释读方法》,《山东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33、刘凤君:《骨刻文——中国早期的文字》,《大众考古》(创刊号)2023年第1期。
34、刘凤君:《山东地区骨刻文分布与分期》,《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
35、刘凤君:《骨刻文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文史哲》2023年第5期。
获奖记录
刘凤君的学术专著和论文近20次获山东大学、山东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主要有:
1、1993年12月,刘凤君著《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1996年12月,刘凤君著《美术考古学导论》,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1999年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举办期间,刘凤君教授的金文书法作品获"国际荣誉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4、2000年7月,刘凤君著《美术考古学导论》获第三届夏鼐考古学奖金鼓励奖。
5、2000年,刘凤君美术考古学被山东大学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6、2001年4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的统计,刘凤君在艺术学学科论文总被引排序中列于前十位中。
7、2001年8月31日,刘凤君先生美术考古学(教材),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8、2001年10月,刘凤君著《美术考古学导论》被《中国文物报》读者投票评选为二十世纪文博考古10部最佳论著之一。其它9部论著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获得。2001年12月1日山东大学隆重举行“刘凤君教授荣获20世纪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庆祝大会暨学术报告会”。《文史哲》2002年第2期把《美术考古学导论》作为20世纪第一部史学名著介绍给学术界。
9、2023年,刘凤君著《昌乐骨刻文》,获202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2023年9月21—23日,刘凤君应邀在美国洛杉矶亚太美术馆举办书展,得到好评。加州政府为表彰刘凤君教授在艺术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和作出的重大贡献,专门为他颁发了艺术荣誉证书。
11、2023年9月9日,刘凤君为中共十八大写议案《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质疑——加快对中国早期文字骨刻文的研究与认可》。
12、2023年11月14日,《社会科学报》发表记者邢霞专访刘凤君文章《刘凤君:骨刻文研究又有新进展》,编者按:“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容置疑,中国文字发展史也将发生改变,骨刻文发现者刘凤君被誉为当代王懿荣”。
13、2023年6月15日、16日,山东教育电视台《视说新语》栏目录制并首播《当代王懿荣—刘凤君》上、下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众日报11月2日内容 大众日报11月2日电子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大众日报11月2日内容 大众日报11月2日电子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大众日报11月2日内容 大众日报11月2日电子版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75134.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大众日报11月2日内容 大众日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隆德社火2023 隆德社火2023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9月11日日子怎么样 农历9...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到11月下雪吗为什么 9月到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0月11日星期一英文 10月11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7月11日是农历 7月11号是农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狗狗5个月12斤 五个月的狗狗五...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蒜薹价格今日价格 蒜薹价格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福州小升初2023政策 福州小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武汉灯会时间和地点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