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rtk工作原理 差分定位rtk工作原理的文章,本文对文章rtk工作原理 差分定位rtk工作原理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rtk测量技术的原理:
它在基准站上安置1台接收机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
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即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Y、△H,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分电台模式和网络通讯模式。
扩展资料
RTK测量的优点:
在GPS测量中,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差分定位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
在传统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是通过数据电台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的,流动站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但传统的数传电台由于环境与功率衰减的影响,在遇建筑物或山体等障碍物遮挡时,导致数据传输的效果和距离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与传统的数传电台相比,GPRS/CDMA数传终端就具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TK测量
RTK工作原理:
基准站建在已知或未知点上;
基准站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无线通信网实时发给用户;
用户接收机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收到基准站信号实时联合解算,求得基准站和流动站间坐标增量(基线向量)。
下面是RTK的详细介绍:
RTK,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在GPS测量中,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实时差分定位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
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扩展资料:
RTKLIB是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程序包,供标准与精确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RTKLIB包括一个可移植的程序库和几个应用程序(AP)库。
RTKLIB的特点:
(1)支持标准的和精确的定位算法:GPS,GLONASS,QZSS准天顶卫星系统,北斗和SBAS
(2)支持多种定位模式与GNSS实时和后处理:单点,DGPS / DGNSS,动态的,静态的,移动基线,定点,PPP运动,PPP静态和PPP定点
(3)支持多种标准格式和协议GNSS:
RINEX2.10,2.11,2.12 OBS /NAV/ GNAV / HNAV,RINEX 3.00 OBS / NAV,RINEX 3.00CLK,RTCMV.2.3,V.3.1 RTCM 1.0,NTRIP,RTCA/DO-229C,NMEA0183,SP3-C,IONEX 1.0,ANTEX 1.3,NGS PCV和EMS 2.0.
关键技术:
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TK技术已由传统的1+1或1+2发展到了广域差分系统WADGPS,有些城市建立起CORS系统,这就大大提高了RTK的测量范围,当然在数据传输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电台传输发展到现在的GPRS和GSM网络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和范围。在仪器方面,不仅精度高而且比传统的RTK更简洁、容易操作。
成功案例:
RTK助力皖电东送工程:
2013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报道,随着最后一根导线跨越淮河牵引到位,“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淮河大跨越主体工程完工.运用了国际最顶级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皖电东送工程,今天在近200米高空,成功完成了淮河大跨越施工,再次实现了我国电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1000千伏皖电东送特高压线路西起安徽淮南,经浙江、江苏后抵达上海,全长65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同塔双回路输电线路,投资总额186亿元,计划今年底投入运行。
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和一般输电线路相比,特高压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但同时,它的技术难度和对设备的要求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上世纪60-90年代,前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输电前期研究,都没能形成成熟的技术和装备。而在我国不但在特高压理论创新、技术攻关、工程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掌握,并且实际运用了这项尖端技术的国家。
以承担本次“皖电东送”工程的合众思壮集思宝G970 RTK设备为例,其应用高精度GIS采集测量技术,可以凭借精确的GPS定位功能、厘米级采集精度、实时数据交互、高稳定的性能等特性在电力勘察设计、施工、放样等方面发挥作用,为设计、施工及决策人员提供精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商业化运行3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包括“皖电东送”工程,正在建设的还有三条特高压线路,按照规划,我国将在特高压骨干网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智能电网,进一步缓解能源分布与使用不协调的矛盾。
参考资料:RTK-百度百科RTK测量-百度百科
RTK=Real - time kinematic,是实时动态差分技术的简称;RTK是一种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动态相对定位的技术,RTK的工作原理是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rtk工作原理 差分定位rtk工作原理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rtk工作原理 差分定位rtk工作原理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rtk工作原理 差分定位rtk工作原理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11404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rtk工作原理 差分定位rtk工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驻村工作汇报材料2023 驻村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天怎么辨别野生甲鱼的好坏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java工作岗位都有哪些 java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品保部工作职责概要 品保的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幼儿园家长工作重点 幼儿园家...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兼职工作做什么好呢 兼职工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工作证明英文版模板 工作证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体验班主任工作感受 班主任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美丽的工作女孩 美丽的工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