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驻村工作日记500篇 驻村工作日记100篇范文大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驻村工作日记500篇 驻村工作日记100篇范文大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 #日记# 导语】驻村工作有付出,也有收获,既是对我的磨砺,也是成长道路上的一种锻炼,同时也让我明白,只要坚定信念,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6篇》,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篇一
“章书记,来村里有一年多了吧!像你这样的好干部一直驻村该有多好啊!”村党支部书记杜国华拍打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听着杜书记这句朴实的玩笑话,回想起一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燕山营村的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心里倍感欣慰。今天,与村干部走访村里的脱贫群众,了解他们脱贫后的生活情况。村民贺喜占因患直肠癌,妻子无业,家庭生活贫困,2021年被识别为贫困户。来到贫困群众贺喜占的家里,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也感谢章书记的帮助,为妻子争取了保洁员的岗位,为我们夫妻俩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减免了医疗保险,为儿媳联系了工作,还送来了基础母羊;现在妻子每月能领1600元,儿媳每月能领1200元,母羊也产崽了,看病也少花钱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扶贫扶到根上,才是长久之计,扶贫就是要让贫困群众有钱赚、有房住,贫困学子有书念。为贯彻产业扶贫政策,依托百企联百村行动,我积极协调2家社会企业签订入股协议,每户贫困群众每年能分红2500元。为解除“寒门学子”的后顾之忧,我联系县教育局为2名贫困户子女争取了教育扶贫资金。同时,我联系县住建局为2户贫困群众实施了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
走访逐一了解了脱贫群众现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听取他们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要自身勤劳奋进,坚强面对生活,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篇二
上午8点,我再次来到贫困户侯连贵家,今天侯连贵妻子陈秀娟终于可以办身份证了。侯连贵妻子陈秀娟20多年前从四川来到碌碡坪正排子村,患轻度智障,想不起来自己老家在哪儿,一直没有户口。侯连贵于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全家三口人,姑娘现在正在上大学,户口本上却只有2个人,妻子陈秀娟落户问题是全家人心里牵挂的一件大事。2021年我驻村以来,了解到侯连贵家的具体情况后,多次多方打听侯连贵妻子陈秀娟老家在哪儿,托人到县公安局户籍科查找未果,2021年经我多次与派出所沟通,亲自到县公安局咨询,确定陈秀娟可以办户口。今年1月15日,村支部书记王国栋与我开车拉上陈秀娟到派出所抽血、照相、刻光盘,经过前后七八次跑派出所,6月25日,派出所通知陈秀娟终于可以办户口了,我听到消息非常高兴,真是实实在在解决了侯连贵一家的困难,20多年未办下来的户口,今天终于可以落户了。
早上我早早起来来到侯连贵家,由于侯连贵妻子陈秀娟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行走,我开车亲自接送她到派出所办户口,经过一上午工作人员办理,中午陈秀娟终于拿到自己的户口。看着她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如愿以偿的了解了一桩20多年的心事,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篇三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外面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心里踏实而高兴。80亩李子树、70亩123果树和160亩枸杞得到及时雨的灌溉,前段时间和村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白费!4月24日,我组织村两委和在村党员以及村民代表召开传达市经济林建设扶持项目专项会议,会议共用时3个小时,最终一致通过确定我村实施乔木经济林150亩、灌木经济林220亩计划。
为了使经济林发挥其更好的经济效益,经与会人员的一致讨论表决,决定公开招标与有实力的合作社或企业共同建设经济林项目。
我村最终确定与海军农牧业种植合作社进行合作,并选择适宜果树生长的“背风向阳”环境的新四虎梁实施该项目。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我们先期雇佣外地民工15人,按每人每天80元工资种植果树,而本地群众每人一天100元工资,第一天只有3名本村群众参与,第二天8名本村群众参与,到第三天本村群众就达到了20余人参与劳动,同时在第三天减雇了外地民工,所有的工作岗位留给本村群众,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经统计,贫困人口参与劳动250人次、共计支付工资25000元;一般群众参与劳动300人次、共计支付工资30000元。通过此举,群众在思想上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群众的思想改变了,“扶贫先扶志”的目的达到了。
考虑到经济林的长远发展,我们以每月10000元的工资从外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经济林进行前期管理,并从贫困户和村民中选拔焦永平、杜明贵、张亮明、杜贵平等4人学习果树的栽培、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待此4人学有所成的时候,再把技术传授给全村村民,待村民掌握了这项技术,经济林取得初期效益的时候,就能调动起村民的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那时,我们的150亩经济林将能够发展到1500亩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造血功能,从而实现了“扶贫必扶智”的目的,在脱贫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为我村实现小康奠定了基础。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篇四
4年的驻村经历,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到广兴城村已经整两年了,自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也是我们驻村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脱贫的不返贫,没脱贫的争取早日脱贫,没有识别为贫困户的帮助致富。驻村以来, 针对广兴城行政村致贫原因复杂的实际问题,我坚持深入田间地头,摸清村情民意,科学合理制定村发展计划。全面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不同家庭,在致贫问题上存在差异性。按照“五个一批”、 “六个精准”要求,对贫困户人员分析贫困成员及存在问题,对了解到的问题,及时同村镇干部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觉得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直接驻村入户,群众对此很关注,所以,每名驻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风形象,都应该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
今天,我首先来到了孙三娃家,了解房屋维修情况,一进屋,孙三娃热情招呼我炕上坐。孙三娃夫妇告诉我,主体已经全部维修结束,就差刮腻子,很快我们就能住上安全明亮的住房,真是太感谢政府了,多亏了扶贫政策 ,以后刮风下雨也不怕了。他们朴实的话语让我感触颇深,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问题,不仅要让困难群众“住房有保障” , 还要住得好、住的舒适。政策好不好,群众的反应就是的诠释和证明。从孙三娃家出来,我继续我的“串门行动”。走在乡间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村里所有人也都已经熟悉了。
虽然扶贫工作劳累,但自己默默想到贫困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精准扶贫只有迈出稳健的步伐,一件一件规划抓落实,才会问心无愧!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了解群众困难,了解群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倾听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切中帮扶要点和突破口。能把群众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帮助,才能完成帮什么、怎样帮助脱贫,必须底子清方向明,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篇五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处处闻闻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一大早,我们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旧地村村民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旧地是厂汉脑包人口最多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常住人口72人,常住户数41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养殖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返贫现象比较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靠天吃饭、土地贫瘠、劳动力基本是年老体弱的现状,我建议该村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经济作物,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黄牛,与周边城镇形成产销链条。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下一步打算协调扶贫办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
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这些问题,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看着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篇六
今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正好再去乌兰哈少和阳义夭两个自然村动员两户不愿搬迁的贫困户。这两个村已列入整村搬迁,是红召寿阳营村居住条件较差,交通条件落后的自然村。离开村级水泥公路,一直沿砂河槽约2—3公里才能到达,行驶了大约1个多小时,来到阳义夭村胡二娃家。胡二娃今年72岁,身体还比较硬朗,妻子史爱兰66岁,患高血压和腰腿疼病,不能干活,今年二月份开始送药,是低保户。说明来意后,我问:“二娃哥搬迁想通了没”?胡二娃斩钉截铁地回答:“搬呀”!我没有想到这么痛快,最后又拉了几句关于搬迁事宜的话语。告别他家,又去了乌兰哈少不愿搬迁的李金柱家。李金柱51岁,妻52岁,二人虽无大病,但都有小病,特别是李金柱,伸出手让我看他的手关节,每个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胀大,有时还疼痛。家中养着50多只羊,经过自己的努力,这几年生活有所好转,但落下了病。李金柱回答更干脆:“处理了羊搬呀”。使我心里又惊讶,又高兴。在回驻地的路上,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以前几次动员搬迁,他们都不愿意搬,这次这么痛快就同意搬迁。我想这一定和前几次做思想工作有关系吧。记得上几次到家动员搬迁,我耐心做思想工作,讲了搬迁后的政策和意义。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人民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好,这只是脱贫,以后奔小康,人民的生活一定更加美满幸福,搬迁后一定不会差。再则,这里的交通极不方便,你们岁数都大了,不免有个病病灾灾,你们的腰腿痛、关节疼跟干重活、受苦有直接关系。搬迁后看病就医也方便,这里通讯信号弱,电话联系不通,搬出去和儿女联系也方便。又举例说裴学文家今年儿女们和父母过年团圆,过年后由于大雪封山,不能按时回去上班挣钱,给儿女们也造成了一定麻烦,我们也要为儿女们的一片孝心着想。
我又想到自从励志超市开业庆典的那一天,讲了办励志超市的缘由和意义,讲了用积分兑换商品等管理办法。鼓励村民们不能只靠国家的救助和资助补贴,不要等、靠、要,不要思想懒惰。今天我们的条件比起上一辈人强多了,我们要靠自身的努力,自力更生,奋发向上,努力摆脱贫困,我们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硬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过上了人们向往的生活。
村民们相继用积分领到了商品,表现更积极了。村里的电信杆倒了,李占国主动给栽好、固定好。村里一个公厕因近期风大,顶棚被刮翻。村民梁存维、卢月奎、杨秀成主动从家里拿上工具材料重新修好。现在村里马路两边垃圾也清扫了,每户大门口,庭院以及户内的卫生情况都不同程度的变好。有的村民争着做公益,聋哑人卢月奎更是积极,每天清扫一次马路。最后我得出一个道理:做通村民内心思想、激发村民奋发向上加上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做好扶贫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一剂良药。
导语:驻村队员在村里面的日子通过日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所做的工作,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驻村队员2021年驻村工作日记,欢迎参考!
5月9日 多云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五月天。从xx年5月到宿迁工作,转眼间已经第四个年头了。四年来,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宿迁,融入了宿迁,特别是一年一次的“三解三促”驻点调研,已经成为我满心期待的事情。
这次“三解三促”去哪儿?近来我一直在思考,最终选择到“三集中”农民集中居住区去。因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建设的当口,实施土地集中、人口集中、项目集中“三集中”,是宿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大胆探索,也是老百姓意见相对较多、矛盾比较集中的领域。平时,干部报喜的很多,群众抱怨的也很多。“三集中”究竟利多还是弊大,基层群众究竟怎么看,到底认可不认可,我们的工作有哪些不足,在“三集中”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四风”问题?我想利用这次 “三解三促”的机会,走到农民群众身边,主动上门,敞开大门,听听他们的真心话、大实话。
这次,我特地选择了两个调研点,一个是宿城屠园,另一个则是泗洪界集。这两个地方我都想去看看,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这项工作。
在屠园,晚饭后,我急忙赶到小区广场。在那里,我和社区群众有个约会,一起观看一场露天电影—《沂蒙六姐妹》。电影开场之前,我特地拿起话筒,告诉大家我是谁、住在哪、来干什么,也邀请大家到“家”里来串门,有什么事要反映、有什么话要说,直接来找我。在调研的第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向大家报个到,如此“高调”还是第一次。
过去的驻点调研,村里的群众对我的行程并不了解,甚至有的还不知道我来过。通常都是我去找上门,他们很少来串门,往往是走哪看哪,见谁问谁,接触到的群众有限,了解到的`情况也并不全面。所以,这次我决定“高调”一回,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触基层、接触群众。
我想,只要能听到真声音、真意见,找到群众的不满意在哪里,弄清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找准基层干部作风急需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这样的“高调”很有必要!
20xx年4月30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前几次,我们到塔湾村走访,了解到村里有不少贫困户,大部分是因病致贫。我同机关几位领导商量,到他们家看一看。村委会刘主任领着我们先到了刘敬玉家。老刘不在家,到地里揪蒜苔了。刘主任让村会计把刘敬玉找了回来。我看到刘敬玉赤脚,身穿背心、短裤,满头大汗。瞬间产生一丝同情,一丝怜悯。我说,我们是市外侨办驻村干部,来看看你。他面带感激地说:“也没啥,就是一个傻儿子把我拖累得不轻”。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躺在猪圈边。刘主任给我们介绍,那是敬玉的大儿子,今年29岁了,几个月大时,因煤气中毒造成脑残。村里看孩子没救,动员他把孩子扔掉算了,可他舍不得。刘敬玉的老婆是从陕西那边讨来的,智力也不是很好。近三十年来,刘敬玉一口一口把儿子喂养大,却成了家里沉重的包袱。二儿子已24岁了,在外打工,也讨不上媳妇。听着刘主任的介绍,看着那如死人一样的孩子,我感到一阵心酸和无耐。敬玉一个劲儿地说,看看政府能不能要,把他捐给政府算了。我明白敬
玉的意思,也感受到他所承受的常人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我安慰他:孩子的病时间太长,按现在的医疗水平可能无法治愈,但我很佩服你的毅力与对亲人不离不弃的精神,我们帮你想办法度过难关。我把带来的慰问品交给敬玉时,他眼含泪花……
走访刘敬玉家,我内心十分不平静,甚至感到酸楚,我脑子一直在想,我们如何帮助他走出困境,让他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3月28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上午9:00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00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制药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驻村感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道真这样一个欠开发的县份,我们更应该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最大限度引进客商落户发展。
10月17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上午,我同村委主任韦建平一道,骑着摩托车到村长沟组收取xx年度新农村合作医疗款,走访组群众,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村民们都不在家,我们就到田边地里找。通过了解,由于今年下半年天气多阴雨连绵,农村大多数群众的玉米收不到家,在地里受潮霉变,收到家的玉米等农作物因无法晾晒,也不同程度受潮霉变。“大家要趁天气好,赶紧把未收的庄稼收回来,赶快晒干规仓。”我和韦主任说,“实在都没有人手的,就给村里面说一声,我们组织党员突击队来帮忙哈。”村民们纷纷表示感谢。“走,我们到下一家!”韦主任说。
农村工作队驻村日记
民情日记是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干部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以下,我为大家介绍2篇农村工作队驻村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农村工作队驻村日记一
20xx年10月9日 星期天 晴
下午3点钟,接到办公室的通知,莫常委、蓝副主任要到隆光村来,了解近期隆光村清洁乡村工作进展情况,要我做好陪同工作。下午两点半,莫常委一行没有和村党支部书记打招呼,直接驱车到隆光村同我会合,就直接走往公路沿线的几个自然屯。我们首先到的第一个自然屯是旧龙田屯,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平地而起的小楼房,村庄四周是一块块绿油油的桑树地,村前的小溪水清澈见底,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从公路延伸到屯里。下了车,我们往屯里走,屯里已全部完成了巷道硬化建设,虽然房屋建设没有经过统一规划,显得有些零乱,但条条干净整洁的巷道,让我们对乡村有了新的认识。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五十多岁的村民,莫常委立即上前和他打招呼。
莫常委:“老哥,忙些啥哩?”。
村民:“哦,我正要到地里摘桑叶。”
莫常委:“是这样,我们想跟你了解些情况,方便吗?”
村民:“好呀好呀,没啥的。到家里坐坐吧”
莫常委:“不用了,就在这聊一下。镇里和村委派有同志到这里宣传清洁乡村工作吗?”
村民:“有呀,村委的老党和主任经常到我们屯检查清洁工作情况,还发给我们屯扫帚、垃圾铲。”
莫常委:“目前屯里清洁工作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固定的保洁员,大家对我们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村民:“说实在的,现在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不晓得各位领导以前有没有到过我们这里,之前村里没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场所,垃圾到处乱丢,有的丢到田地里、有的丢到村前的小溪水里,上游村的垃圾也顺着溪水漂下来。村里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种桑养蚕,所以几乎家家养蚕,有些人会把病死的蚕虫及蚕粪随意的堆在自家门前,臭气熏天,也招来不少苍蝇、蚊子,不担影响自家的清洁卫生,还影响到全村的环境卫生。垃圾袋、小孩吃零食丢弃的袋子也是随处可见。现在好了,有政府帮我们牵头,出主意,就等于我们有了主心骨,目前村里的保洁员也落实了,垃圾由保洁员统一收集,拉到指定地点。我们村共有49户,每户每月出资5元作为清洁费用,保洁员每月就可以拿到245元工资。家家户户都能自觉做到门前三包,这样既能减轻保洁员的工作量,又能使巷道长期保持清洁,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垃圾箱离村子有些远,在田间地头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再把垃圾清扫装袋子拿到垃圾箱,不仅远,而且还浪费袋子,如果每家每户门前能放一个垃圾桶,平时把垃圾存放桶里,这样即方便也利于保洁员收集。”
莫常委:“老哥,非常感谢你,你们屯的清洁工作做得很好,关键是要长期保持这么好的环境,就靠大家今后要持之以恒的自觉做到门前三包,你们以后可得多辛苦了。”
村民:“这是政府为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呀,只要环境卫生搞好了,我们辛苦也是值得的......。”
离开了旧龙田屯,我们又驱车到了新龙田屯、巴料屯,这两个自然屯的巷道硬化都只做了一半,因资金紧缺,另一半的硬化工作被迫停工了。虽然两个自然屯的巷道只硬化了一半,但清洁卫生工作却做得很好,不再看到那些黑色的、白色的垃圾袋,各家各户的干柴、禾草也都堆放整齐。
返程的路上,莫常委跟我了解了各个自然屯的基本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隆光村13个自然屯,还有6个自然屯的巷道硬化没有建设完成,公路沿线的几个自然屯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相对较优越,巷道硬化工作可以通过群众自身的努力慢慢解决,而那盆屯、那北屯等几个自然屯的自然环境差,土地少,水资源紧缺,群众生活疾苦。了解情况后,莫常委立即作了安排,从办公室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些资金先做好一件事情:扶持隆光村那盆屯15吨水泥,用于巷道硬化建设。
常有一些干部报怨干群关系不和谐,下基层工作难以开展,我想,如果每一个干部都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又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干群关系呢?
20xx年10月13日 晴天
农村工作队驻村日记二
20xx年11月20日,聂拉木口岸公安分局1号警务站站长郑金锁作为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聂拉木县樟木镇帮居委会开始驻村工作。没想到,他这一驻就是4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朋友,从朋友到亲人,一千多个驻村的日日夜夜,给郑金锁留下的是一生难忘的回忆。
“最难忘的是乡亲们那期望和真诚的神情!”郑金锁在日记中写到。
从小在内地农村长大的郑金锁,对农村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驻村刚开始时,郑金锁就与其他队员一起了解群众的基本情况,宣讲开 展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活动内容。这是全区第一次大规模干部驻村工作,群众一个个期盼的眼神,让他记忆犹新。
“我收到的第一声谢谢,是驻村一星期后。”郑金锁回忆道。
一天,居民次仁德吉找到郑金锁,告诉他:“小孩要上户口,但是我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我又不识字,你们能不能帮我办理?”
郑金锁当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骑着摩托车带着次仁德吉一起来到边防派出所,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办好了。高兴的次仁德吉不停地说着“突切其”(藏语,意为谢谢)。
后来,随着为群众办实事越来越多,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收到的“谢谢”也越来越多,群众和驻村干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有困难就找驻村工作队”,也成了居委会居民的共识。
“最难忘的是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那噙着泪花的神情!”日记本上记录着郑金锁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后的心情。
帮居委会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相对较多,生活中存在许多困难,最麻烦的是冬天缺少柴火做饭。于是,郑金锁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经过商量后决定,组织帮居委会 警务站十多名民警进入林区捡拾废弃木材。翻山越岭,不通车,他们就用背的方式,将一捆捆废旧木柴送到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家中。
郑金锁深深体会到,“驻村工作无小事,只要群众需要就是大事”。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和同事们一起去群众家中搭把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最难忘的是地震后亲人再次相见的神情!”“4·25”地震后,郑金锁的笔记本再添上了一笔。
地震当时,正在轮休的郑金锁立即拨打队友和居委会干部的电话,急切地想了解群众的安危情况。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8级多地震,他的心里深深地为大家捏了把汗,万一……结果他不敢想。
当天,郑金锁就订了返程的机票和火车票,从老家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安置点。途中,郑金锁电话联系上了队友,得知1人受伤,其余人员平安的消息,悬在空中的心才算落地。当他在安置点再次见到大家的时候,犹如亲人历经生死后的相逢,喜悦和庆幸永远难忘。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驻村工作日记500篇 驻村工作日记100篇范文大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驻村工作日记500篇 驻村工作日记100篇范文大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有工作经验的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有工作经验的面试自我介绍简单大方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驻村工作日记500篇 驻村工作日记100篇范文大全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111226.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驻村工作日记500篇 驻村工作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有工作经验的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存货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 会计...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年度党支部工作计划 讨论...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热泵空调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安...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可控硅...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工会工作的意见建议简短一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乡镇工作三结合 乡镇工作三结...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简报标题 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