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52朝鲜平安 朝鲜战争 平安夜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952朝鲜平安 朝鲜战争 平安夜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邱少云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3赵俊尹
在上甘岭战役中,一次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射火舌,严重阻碍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
4:罗盛教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
这场与上甘岭战事齐名的战役,矗立着新中国军史的若干丰碑: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血洒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至牺牲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我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的战例发生于长津湖新兴里战场……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这场战役之后, “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
长津湖之战,是新中国“立国之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是新生中国精神的铸造之地,也是冷战初期世界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全貌,志愿军英烈的风貌,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美帝野心狼”的野心因何而起
美国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提到了朝鲜半岛的战后主权问题。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告诉斯大林:“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他们至少应该经过40年的监护。”会上决定由美、英、中三国“在适当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
到1945年,美国为促使苏联对日宣战,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向苏联做出让步,同意由美、英、中、苏四国战后“共同托管”朝鲜。
但“二战”刚结束不久,冷战接踵而至,加之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认为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凸显,开始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杜鲁门在回忆录里坦承:“从美国的本意上讲,最后是美国单独占领全部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27日,美国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事务,派美海军第7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此前,美国已决定退出台岛,留守的最高级别武官只是一名中校。美军第24陆军师进入朝鲜,成为首支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地面部队。该师师长威廉·费舍·迪安后被俘虏,在中朝战俘营待了3年。
美国在朝鲜展开军事行动时,一直盯着中国的动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非政治话术,而是当时新中国面临的真实的安全挑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在第一阶段战役时已经部署
长津湖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
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至11月6日完成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与志愿军对阵的南朝鲜军第一、六、八师和美军骑兵一师两个团,双方人数基本相当,但敌军在接阵速败之时惊慌失措,觉得到处是中国军人,认定中国军队采取的是“人海战术”。
其实刚经历解放战争的中国军队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战术素养,均处于中国军史最高峰,在难以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朝鲜战场,通常部署V型包围圈,发起冲锋的兵力为300-500人。
麦克阿瑟误判了形势,认定中国最多只能派出6个师,且装备落后,不可能抵挡“联合国军”攻势。所以决定从11月9日起,东西两线并进,在圣诞节前完成总攻回家过节。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时, “联合国军”约40万人,各种飞机1000多架,军舰300多艘。但第二次战役仅发起一天,南朝鲜军三个师负责的“联合国军”右翼即告崩溃。“联合国军”被迫全面撤退。
在“联合国军”撤退线路上,到处爆发阻击与突围的血战,其中的松骨峰战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写成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长津湖一线,阻敌的志愿军主力是第九兵团。此前,第九兵团一直在做解放 台湾岛的战斗准备,官兵身着单衣。
长津湖地区往年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在第九兵团11月25日前后抵达预伏阵地后,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以下。虽然第九兵团已经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御寒潮。与第九兵团对阵的是美军陆军一师。
其实早在11月5日第一阶段战役没结束时,毛泽东已致电彭德怀,命令“宋兵团”(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一个军直开长津,寻机歼敌。
波澜壮阔的长津湖战役至此展开。
战役主要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柳潭里和南边的下碣隅里展开——下碣隅里是美军南撤并获得补给的中枢。其外围东面高地,由一位中国连长驻守,他就是杨根思。杨根思带领的一个连,只有三颗土豆,士兵们的其他口袋均装满了手榴弹。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杨根思打退美军8次反扑,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其中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骑兵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军人此再也不提“圣诞节回家”了。
中国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除英勇战死的英烈外,大量战士冻死冻伤,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如何改变了历史走向
长津湖战役是新中国军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面对阵的战役。
这场战役洗刷了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的耻辱,让新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尊重。美英军事史家认为,中国军人的设伏、纪律和战斗精神都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津湖战役中的一些战斗被列入一些国家的军事教材,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后来说,假如碰到中国老兵,一定会拥抱对方。这是老兵之间的尊重。
长津湖战役打开了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大门,迫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视新中国。
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战略上确保了新中国的国土安全不再被觊觎。
长津湖战役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数百年积淀的腐朽气息被一扫而空,新的精神风貌注入了新中国亿万民众心中,为今天中国的全方位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础。以先烈精神对应现实挑战,这是我们在70余年后,纪念缅怀志愿军英烈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庆期间,全国各地影院凭借几部主旋律大片,着实火了一把。据猫眼榜单显示,截至10月6日18时,国庆档新片票房已突破40亿元大关,国庆长假虽然只剩最后一天,但影市热度依然不减。
其中,《长津湖》毫无悬念拔得头筹,贡献了近30亿元票房。《长津湖》上映7天来,影片票房日冠、综合票房、票房占比、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均为同档期第一名。打破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等11项纪录。助吴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二位200亿主演票房影人,第一位是沈腾。
另一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上映7天,票房也快突破10亿元。
从题材上看,《长津湖》的确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可以算是国产片中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商业大片 。第一次把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在大银幕上讲清楚:美军是怎么仁川登陆的、中国是怎么做出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决定的、志愿军是怎么集结赴朝作战的……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交代。
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
山河无恙,军魂不朽。怎样才能理解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了解来龙去脉,了解战争背后那些政治较量,是客观评价的基础。让我们通过孙文晔原载于《北京日报》纪事的一篇文章,感受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同时铭记长眠于长津湖的英烈,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紧急入朝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在小路边安营扎寨,庆祝西方传统的感恩节。骄傲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国人的眼里,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是不可战胜的。不过,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急召宋时轮进京,明确给出了9兵团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打掉美陆战1师。
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他剃光头,爱吃辣,能喝烈酒,脾气也特别火爆,是什么硬仗都打过的百战将星。
他带到朝鲜的这支部队,下辖20、26、27三个加强军。入朝前,他们一直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
收到毛主席急电后,9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大军,连同全套武器装备,长驱北上2000余公里,成功地完成这次规模宏大的远距离机动。11月7日,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
机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紧似一道的电报,彻底打乱了之前先到东北整训、换装,然后再择机入朝的计划。
20军是在列车开进山海关时,由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在沈阳只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入朝第一周,他们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南方过来的战士,头一次看见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后勤仅能满足一个师的需求,但是9兵团一共有12个师。复盘这场战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后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动”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粮,我军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战场。
11月27日,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到-30℃。上午,东线美军首先发难,却一拳打在棉花上,连对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黄昏时分,轮到志愿军吹响号角,战后幸存的美军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栗:刺耳的军号声突然响起,霎时间满天的信号弹升空,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志愿军战士的胶鞋踩在雪地里的声音),无数披着白布的战士,怒吼着向自己冲来。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军号声一响,士兵就从隐蔽处跃出来,他们的腿被冻得无法弯曲,跑起来就像是“原木在移动”。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
经过一夜血战,史密斯惊愕地发现,从天而降的十万神兵,已经在40英里长的山区道路上,把美军从北向南分成五块。
志愿军围得容易,歼灭却很难。被围美军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个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付出的牺牲难以想象。
从11月30日晚起,27军集中两个师从四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猛攻,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阵地,与美军展开巷战。
没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军完全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攻进一座指挥所时还不知道,他们歼灭的正是美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该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团长麦克里安被击毙,接任团长职务的弗斯重伤后落水而死,团旗也被缴获。
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团级建制美军。在战争中,围歼王牌部队总能在政治上震慑敌人。陆战1师遭受重创后,世界上再没人敢轻视这支“农民军队”了。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着机械化的美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狂追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的奇观。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美军的8次反击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扼腕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志愿军两次炸桥,两次都被美军修复。第三次被炸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以中国人对科技与工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
此时,拿着重装备的26军88师已接近战场,即将对陆战1师发起更加凌厉的攻击。宋时轮认为,煮熟的鸭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飞走了。
美军几乎陷入绝境时,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求总部空投桥梁组件,然后再架桥。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8架C-119运输机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狭窄的环形阵地里,其中6套落地后完好无损。
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工兵部队在悬崖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
桥边高地上埋伏的连队竟一枪没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20军军长张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去看看,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走近那些战士,他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多地多处出现过。12月8日,宋时轮向彭德怀、毛泽东主席汇报伤亡:“第9兵团经近半月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毛主席收报时北京天色已晚。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默立良久,黯然神伤,独自走至院内,向着东方脱帽致敬。
“气多”战胜“钢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军撤离。陆战1师把长津湖一战视为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不能自持。
战后复盘,人们才知道,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54℃;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战后,美方公布第10军损失数为阵亡1029人,失踪4894人,伤4582人,非战斗减员7338人,总计17843人,占第10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志愿军9兵团的损失数目,伤亡失踪为21300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总计约50254人,占9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70年后再回头,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但也意义非凡。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指清川江、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如今,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
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
1、欧阳代炎
1949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四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
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腿部负伤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上甘岭战役中,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3、罗连成
罗连成(1930 - 1953),耒阳坪田乡积明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私立广湘中学,就读两年,因家贫辍学。1948年10月入国民党交警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当兵,1949年10月在广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三师三九七团二营五连当战士。
1953年5月2日,接受反击下勿闲北山美军任务,时为二营五连三班班长。晚上11时战斗打响,他与爆破手李少林炸毁两座敌堡,左臂已负伤。罗连成顾不得包扎伤口,即向暗堡冲去,不幸被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他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敌堡炸塌了,他也晕倒了,肠子从小腹流了出来。
战士来救助他时,他苏醒过来,命令战士:“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腾地一跃,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向美军勇猛地冲杀过去。
忽然,美军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枪弹。罗连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肠子盘了盘,从伤口塞进腹腔,夹起一包炸药,拼命爬近美军暗堡,纵身一跃,将炸药堵死暗堡枪眼,一声巨响,暗堡炸毁,罗连成英勇献身。
4、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5、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47年1月,在齐村战斗中,国民党军守敌旅长李玉堂在被新四军包围5天的情况下,企图依附工事据守待缓,时任9班副班长的杨根思领受了团长下达爆破圆形大碉堡的任务。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前,放好后正要拉弦,猛然听到碉堡里的敌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领头军官不同意。
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通通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一看这阵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952朝鲜平安 朝鲜战争 平安夜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952朝鲜平安 朝鲜战争 平安夜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1952朝鲜平安 朝鲜战争 平安夜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97901.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52朝鲜平安 朝鲜战争 平安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8同城平安保险 58同城招聘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潘玮柏直播平安夜现场视频 潘...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各大香港明星平安夜是谁 香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安夜图纸 平安夜怎么装饰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安夜 鲜花 平安夜花束图片大...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什么叫做平安夜 解释下什么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安夜赠送菜肴 平安夜买苹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安夜苹果价钱 平安夜苹果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安夜送啥礼物好 平安夜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