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是什么 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是什么 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文名称:二十四节气
英文名称:twenty-four
solar
terms
定义1: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应用气象学(二级学科)
定义2: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
定义3:反映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一年四季时令的经验总结和高度概括。24节气,比较明晰的反应了春夏秋冬四季时令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
24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它们对应的别称和时间分别是:
1. 立春:正月节;一般在公历2月3、4或5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2. 雨水:正月中;一般在公历2月18-20日。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气温回升。
3. 惊蛰:二月节;一般在公历3月5日-6日。越冬的动物开始苏醒,抓紧春耕。
4. 春分:二月中;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昼夜等长;平分春季。
5. 清明:三月节;一般在公历4月4日 - 6日。祭祖节日,弘扬孝道。
6. 谷雨:三月中;一般在公历4月19、20或21日。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
7. 立夏:四月节;一般在公历5月5、6或7日。夏季开始,气温升高。
8. 小满:四月中;一般在公历5月20 - 22日。降雨增多;小麦颗粒开始饱满。
9. 芒种:五月节;一般在公历6月5日- 7日。谷类作物"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10. 夏至:五月中;一般在公历6月21 - 22日。气温较高,且白昼最长。
11. 小暑:六月节;一般在公历7月7 - 8日。进入伏天,潮湿多雨。
12. 大暑:六月中;一般在公历7月23日或24日。最热的天气,避免晒伤。
13. 立秋:七月节;一般在公历8月7 - 9 日。秋季开始,天气渐渐转凉。
14.处暑:七月中;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处暑,即为“出暑”; 不再炎热。
15. 白露:八月节;一般在公历9月8日前后。露浓色白,抓紧种麦。
16.秋分:八月中;一般在公历9月22-24日。平分立秋至霜降,昼夜等长。
17. 寒露:九月节;一般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凉爽过渡到寒冷。
18.霜降:九月中;一般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出现初霜﹐播种三麦。
19. 立冬:十月节;一般在公历11月7-8日。冬季开始。
20.小雪:十月中;一般在公历11月22-23日。气候初寒。
21.大雪:十一月节;一般在公历12月6—8日。天气进一步寒冷。
22.冬至:十一月中;一般在公历12月22-23日。最早制订的一个节气。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3.小寒:十二月节;一般在公历1月5-7日。天气开始寒冷。
24. 大寒:十二月中。一般在公历1月19或20或21日。顾名思义,天气最冷。
一年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每个月当中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又有其独特的含义。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中,根据气候的变迁总结出了24节气,并编辑成了二十四节气歌,高度概括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可以提示和帮助人们生活和劳动;比如在什么节气,农民应当冲什么。立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等等。24节气对指导生产在古代乃至现代,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23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是什么 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是什么 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是什么 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93753.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时候的农历农历节气是什么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初伏是哪一天 2023农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养生法 农历节气养生日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新历生日怎么算的 农历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 月 农历月月的文章,本文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大暑是几月几日 农历大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877年农历是什么年 1877年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78.11.8农历 1978.11.25农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准确还是阳历准确 农历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 农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