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多少 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大概多少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多少 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大概多少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三峡水库的一天的蒸发量大约在8亿立方米左右。根据三峡水库相关信息得知,据了解,三峡水库形卖液成后,水库总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粗略估举配老算年蒸发量达8亿立方米,蒸发水体损失正升约占总库容的百分之2,是水库水量的主要损失因素。
一、概述
深圳市地处华南地区,年平均降雨量1966.3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1×108m3,人均水资源量250m3(2023年),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九分之一和广东省的六分之一。淡水资源的短缺给深圳市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市政府实行向水倾斜的政策,大力加强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全市现有水源工程在97%供水保证率时的总可供水量为15.04×108m3,在东部供水二期工程和北线引水工程实施后,全市水源工程在97%供水保证率时的总可供水量为19.27×108m3,其中境外引水15.93×108m3,本地及其他水源3.34×108m3,基本满足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随着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深圳市今后用水量将持续增长,预测2023年全市人口将达到1014万人,GDP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预测届时需水量达到26×108m3。
深圳市供水水源主要以境外引水和本地水为主,兼有少量地下水和海水利用。境外引水主要依托东深供水工程和东部供水工程两大境外调水水源工程,以供水网络干线及其支线、龙口-西坑供水工程、北环管道以及深圳水库东侧沙湾泵站为原水输配系统,实现东深引水、东部引水和本地水源相互连通、合理调配。境外引水及输配水工程联合本地蓄水工程形成了全市供水水源网络系统。
深圳市城市供水水厂属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水厂建设点多面广,供水规模、技术状况参差不齐,既有设施、设备、工艺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水厂,又有设施设备简陋、陈旧、落后的中、小型水厂。目前全市共有供水企业近27家,水厂59座,日供水能力约590.5×104m3,供水管道长度约1.3×104km,用水人口接近1300万人次,2023年全市主要供水企业总供水量14.5×108m3。
二、城市水资源现状
(一)水文气象
深圳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25℃,实测最高气温为38.7℃,实测最低气温为0.2℃,无霜期为355d,年平均日照时数1933.8h,年平均湿度76.8%。该市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半年和夏半年气流明显交替,影响到四季的气候变化。海洋对该市气候影响较大,使深圳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及日较差都较小,年降雨量大,雨日多,大气温度高。海岸山脉等地貌带的存在,使得冬季气温南北差异较大,风速自南向北递减。
(二)降雨
深圳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66.3 m m,降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主要受海岸山脉等地貌带影响,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多年平均雨量:东部地区在2000 m m以上,中部地区在1700~2000 m m,西部地区在察散搏1700mm以下。
深圳市降水从成因上分析,由台风带来的台风雨量在全年的降水量中所占比重较大。据1950~1979年30年的资料统计,多年败祥平均台风雨量为689.0mm,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6%。最大年份的台风雨量可达1648mm(1964年),占当年降水量的69%。深圳市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降水强度大,暴雨多。多年平均年暴雨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降雨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多年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5.3%。
(三)蒸发
深圳市气候炎热,常风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大,水面蒸发量也大。根据多年资料统计计算,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52mm。
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不平衡,汛期(4月至9月)气温高,水面蒸发大,蒸发占全年的54.8%;非汛期(10月至次年3月)气温低,水面蒸发小,蒸发占全年的45.2%。
经分析,1980年以后,深圳市的水库蒸发能力有增加的趋势,其中1990年以后,水面蒸发能力明显比掘羡1980~1990年这十年有所增加,增幅达16%。
蒸发量在空间上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图2-1-8)。
图2-1-8 铁岗水库蒸发量变化过程线
(四)水资源总量
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总和。
1.地表水资源
深圳市地表径流量主要靠降雨补给。根据《深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深圳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9.18×108m3,50%、75%和97%保证率时年径流总量分别为18.28×108m3、13.90×108m3和7.70×108m3。
2.地下水资源
深圳市地下水按其储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型。地下水资源总储量为10.34×108m3,其中以径流形式存在的地下水储量约为5.85×108m3(即可变储量)。
3.水资源总量
根据以上分析,深圳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9.18×108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65×108m3,扣除重复计算量4.34×108m3,则深圳市水资源总量为20.5×108m3。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66.3mm中约有56%形成河川径流,其余约44%消耗于地表水体、植被、土壤的蒸散发和潜水蒸发;年降水量中有23%入渗地下补给地下水,成为地下水资源,其余部分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这基本符合深圳市自然地理特点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转化规律。
4.河流水系
深圳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10余条(含其支流在内),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69条,大于100km2的河流5条,主要是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和茅洲河。在310条河流中有71条河流为感潮河流。小河沟数目多、分布广、干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个特点。
深圳市主要河流概况见表2-1-7
表2-1-7 深圳市主要河流概况
续表
5.现状供水量汇总
深圳市的供水主要来自境内的中、小型蓄水工程和境外引水工程,地下水工程一般作为部分厂家自备水源。
图2-1-9 2023年深圳市供水量统计图
2023年,全市总供水量17.31×108 m 3,其中境外引水总量11.89×108 m 3,占总供水量的68.7%。特区为5.31×108m3,宝安区为3.76×108m3,龙岗区为2.82×108m3。供水量组成为地表水源供水16.76×108m3,占总供水量的68.7%,地下水源供水5541×104m3,占总供水量的3.2%,污水处理回用42×104m3,占总供水量的0.02%。2023年深圳市行政区分区供水量见表2-1-8,供水量统计图见图2-1-9。
表2-1-8 2023年深圳市行政分区供水量 单位:×104m 3
三、供水工程现状
(一)供水格局
目前在供水格局上,深圳市已形成以特区内片区、宝安片区(含光明新区)和龙岗片区为三大单元的分区供水格局。
特区内水源和原水输配管网发展较为完善,已初步形成由北环输水干管供给东深水和由供水网络干线供给东部水的供水系统。在境外工程检修期,主要由深圳、梅林、西沥和长岭陂水库调蓄水量供给。
宝安片区主要利用供水网络干线引入东部水,龙西工程引入东深水,结合铁岗、石岩、长流陂等调蓄水库形成主要供水水源网络。其中宝安区中西部(宝安中心组团、西部高新组团和西部工业组团)主要依靠铁石支线、石松支线引入东部原水,以及铁岗、石岩水库的调蓄水量供给,东部龙华、观澜片区(中部综合组团)以通过西坑水库取用龙西供水工程分自龙口泵站的东深水为主。
龙岗片区水源由东部水源、东深水源及本地水源3部分组成。本地水源相对较缺乏,只能满足各街道少量用水,大部分原水依靠东部供水工程和东深供水工程供给,其中东部原水通过供水网络干线,经坪地支线、横岗调蓄工程、大山陂应急供水工程、炳坑水库应急供水工程供给;东深原水依靠龙口泵站和沙湾泵站供给。正在建设的大鹏半岛原水工程将把东部水送至赤坳水库进行调蓄,并送至葵涌径心水库供给大鹏半岛。
(二)供水工程
深圳市供水工程现状,主要包括境外引水工程、输配水工程、蓄水工程以及少量的提水、地下水和海水利用工程。
1.境外引水工程
深圳市的境外水源来自东江。东深供水工程和东部供水水源工程是深圳市两大境外水源骨干工程。
东-深供水工程是向香港、深圳市以及工程沿线东莞市城镇提供东江原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24.23×108 m 3/a,设计流量为100 m 3/s,其用水量分配为:香港11.0×108 m 3,深圳市8.73×108m3,沿线4.0×108m3,机动富余水量0.5×108m3。
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分为两期,一期工程取水量为3.5×108 m 3/a,设计流量15 m 3/s。目前正在建设东部水源二期工程,工程取水量为3.7×108m3/a,设计流量15m3/s。两期工程建成后,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可引水7.2×108m3/a。
2.输配水工程
为实现境外引水与本地水库联合调度,深圳市兴建了供水网络干线、北环输水干管以及北线引水工程等输水工程,通过铁石支线、石松支线、坪地支线、横岗调蓄工程、龙口-西坑供水工程等支线工程,连通深圳、西沥、松子坑、清林径、铁岗、石岩等调蓄水库,将东江原水输送到全市各个片区,形成东部水和东深水的双水源供水保证体系。目前,全市已建及在建各级配套辅助水支线15条,总长213.7km。
3.蓄水工程
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蓄水水库173座,其中供水水库有124座,包括中型水库10座,小(1)型水库62座,小(2)型水库52座,供水水库在50%、75%和97%保证率情况下的可供水量分别为4.04×108m3、3.31×108m3和2.69×108m3。
4.其他供水工程
深圳市目前建成较大的河道提引水工程有2处,分别位于茅洲河和观澜河。茅洲河提水能力为5 m 3/s,观澜河提水工程提水能力为6 m 3/s。全市每年还有少量的地下水开采工程,年开采量约0.55×108 m 3,其中浅层地下水0.23×108m3,深层地下水0.32×108m3。深圳市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水资源的区域,目前全市尚无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基本用于电力企业的工业冷却水,2023年深圳市海水直接利用量为72.9×108m3。
四、城市供水工程规划与实施
(一)水源规划格局
为确保深圳市供水安全,全市规划新建与扩建水库,修建储备水源工程,开展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完善供水网络建设和配套水厂建设。
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深圳市城市供水今后总体布局将形成以东江径流、本地水库自产水和海水为“源”,以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和供水网络干线、北线引水工程等输水工程为“线”,以深圳、铁岗、公明、松子坑、清林径和海湾等水库为“调蓄中心”,以净水厂为“点”的跨流域、跨区域的引、蓄、提、供、用协调统一的城市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
(二)水源建设
1)境外水源工程建设:完成东部供水二期工程。
2)蓄水工程建设:新建东涌水库、洞梓水库、径子水库共3坐水库;扩建铁岗水库、铜锣径水库、长岭皮水库、松子坑水库、鹅颈水库、径心水库、甘坑水库、铁坑水库和打马沥水库9座水库。新建、扩建水库97%保证率下的新增供水量为1960×104m3,增加调蓄库容1.20×108m3。
3)储备水源建设:建成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海湾水库工程,增加调蓄库容4.0×108m3。
4)供水网络建设:完成北线引水工程(120×104m3/d)、大鹏半岛支线供水工程(沙湖-葵涌段)(40×104m3/d)、大鹏半岛水源工程-坝光支线工程(30×104m3/d)、盐田支线供水工程(18×104m3/d)、大工业城支线供水工程(55×104m3/d)6条分区分片供水的输配水工程建设。
5)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实施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雨水利用工程、龙华二线拓展区雨水利用工程、深圳市侨香村经济适用房住宅区、龙岗高级技工学校雨水利用工程及莲花山公园雨洪利用工程;开展南山蛇口(2.7×104t/d)、福华德电厂(0.2×104t/d)海水淡化及盐田、南山、大鹏半岛片区海水直接利用试点工程建设;建设以南山、福田、滨河、罗芳、西丽、草埔等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污水回用工程片区,开展蛇口、人民大厦、中银小区、鲸山别墅区、越众小区、翠园小区及福华大厦等中水回用试点工程建设。
(三)城市供水水厂
新建南山水厂、红木山水厂、光明水厂、朱坳水厂(四期)、凤凰水厂、石岩水厂、獭湖水厂、大工业城水厂等主要水厂;扩建蛇口东滨水厂、笔架山水厂、盐田水厂、甲子塘水厂、五指耙水厂、观澜茜坑水厂、荷坳水厂、南坑水厂、苗坑水厂、鹅公岭水厂、坪地水厂及中心城水厂等主要水厂。新建和扩建水厂新增规模246×104m3/d。
五、环境影响评价
(一)供水水源水环境现状
1.供水水库
根据现状调查,深圳市主要供水水库水质总体状况良好,绝大部分水库均为Ⅱ类水水质,深圳水库、铁岗水库、赤坳水库在个别水期内均达到Ⅰ类水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进一步好转。深圳市已划定水源保护区的28座水库中,仅7座水库水质超标,其中5座均为未设常规监测断面的水库,其余2座位于石岩水库和罗田水库,主要超标物为COD和高锰酸盐,超标的主要原因为入库支流的COD贡献率较大,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入库支流的污染负荷。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营养状态总体良好,仅个别水库有轻度富营养化,这部分水库数量仅占评价水库数量的7%。2023年深圳市主要水库水质评价结果汇总见表2-1-9。
2.提水河道
据最新河道普查结果,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雨污混流,全市大小河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绝大部分达不到水功能、水质的要求。作为深圳市供水水源的茅洲河与观澜河水环境质量逐年恶化,水污染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表2-1-9 2023年深圳市主要水库水质评价结果总表
1)茅洲河:茅洲河上游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挥发酚、石油类和总磷的年均值超过Ⅲ类标准,悬浮物、亚硝酸盐氮、总汞、总镉和六价铬的监测值也出现超标,水质劣于V类。茅洲河下游悬浮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镉、石油类和总磷的年均值超标,总硬度和非离子氨的监测值也出现超标、水质劣于V类。
2)观澜河:观澜河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挥发酚、石油类和总磷的年均值超过Ⅲ类标准,悬浮物、亚硝酸盐氮、总汞、总镉和六价铬的监测值也出现超标,水质类别为劣V类。
深圳市本地水资源缺乏,现有的供水水源水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质量,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二)水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
通过采取水源涵养林建设等各种水生态系统保护或修复措施,遏制供水水源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促进其良性循环。确保城市饮用水库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98%提高到100%。水源保护区内平均林地覆盖达到65%以上,林木郁闭度达到95%以上。
2.主要措施
1)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控制包括对污染水体的点源和面源的控制。点源污染的控制以排污口截污、污水处理和排水系统建设为重点。面源污染控制主要包括①源头控制;②湖滨绿化结合自然湿地以控制湖周面源污染;③末端治理。
2)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能力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措施,该措施是将石、砂、土壤等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基质,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天然湿地状态的工程化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对TN、TP、COD、BOD及重金属等有较高的去除率,可以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
3)前置库:将原有的流域及水库分为主库、前置库及上游的流域区。前置库可以看作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是将上游的污水在入库之前先被纳入前置库中,经过沉淀、植物吸收,水变清后再排入主库中。前置库对原来直接进入主库的流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减少主库源水的污染物,同时可以减少泥沙入库量。前置库技术因其费用较低,可以多方受益、适合多种条件等优点,是目前防治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4)库滨带修复:通过在库滨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砾石及植被修复等生态工程,对水力流动条件较差和重污染区水体进行处置净化,吸附和转移来自面源的污染物、营养物,改善水质,截流固定颗粒物,减少水体中颗粒物和沉积物,同时为生物繁殖生长提供栖息地,达到库滨带的生态修复。
5)水源保护林:水源保护林建设能改善林相结构,增加林地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控制和减轻面源污染。由于森林的过滤、吸收和荫蔽作用,当降水和径流经过森林的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过滤、截留作用后,可以大大减少水中有害化合物的种类与浓度;而且由于水体水温低、流动性等特点,因而水质纯净、溶解氧丰富、病原体较少。
6)水库水体修复技术:通过可控制的人工溪流生态系统,调节水流、光强和基质等条件,发挥着生藻类生长迅速、繁殖快的特点,去除水体的过剩营养,改善水质,增加溶氧。同时,结合水草恢复和景观建设等工程,运用食物网理论和生物操纵技术,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湖区调整渔业结构,以土著鱼类的增殖为重点,发展无环境污染的生态渔业,建设鱼类观赏区和垂钓区;劣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湖区,考虑以鱼控藻措施,重点建设鱼类控藻区。
7)水源保护区隔离工程:隔离工程主要是在一级水源保护区边界设界桩、建围网,实行半封闭管理,清除苗木、花场,补种水源涵养林,荔枝等果林先期自然生长,逐步改造成水源涵养林。实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隔离工程,可以有效阻隔外来人员进入保护区,路边防撞栏、拦蓄池(在其他项目中建设)等能有效减低危险运输品倾泻入水库的风险,提高水库水质的安全保障。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水量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根据预测深圳市2023年城市需水量将达到26×108m3,目前可以确定的可供水量为19.27×108m3,供水缺口达到6.7×108m3,这部分缺口规划采用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加大境外引水来弥补。然而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时期逐步进行的过程,满足远期用水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2)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供水水源看,深圳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多局限于传统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雨洪、海水、污(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解决深圳市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之一。深圳市拥有丰富的非常规水资源量,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引以及其他实际存在的困难,目前无论是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利用还是雨洪利用仅处于起步阶段。
3)缺乏多水源优化调配系统。深圳市水源组成众多,输配网络复杂,现有的水源调配主要是单一水源工程的需求调配。今后随着非传统水源的发展、供水网络的逐步建成与完善,各种水源之间需要实施联合调度,确保各水源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建议
1)开展解决远期需水缺口的相关研究。由于深圳市远期需水仍然存在一定缺口,仅仅依靠加大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来解决存在许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是不够的。为了保证城市的供水安全,深圳市应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水务合作,从流域、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开展增加境外引水的研究,经济合理地提出解决深圳市远期需水缺口措施。
2)建立供水水源优化调度系统。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需要建立以取、输、配水各子系统组成的优化调度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供水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3)加强各组团供水管网联系。特区外供水主要以街道为单位,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不利于增加供水的互补性和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建议加大各组团之间的供水管网联系,使各组团之间甚至各个区之间的供水能够相互调节,提高整个城市的供水保证率。
4)进一步加大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由于深圳市本地水资源缺乏,长期依靠境外引水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也不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今后应重点加强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规条例,对于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使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经济动力与政策保障。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与广西接壤,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省中部。广东陆地面积为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千米,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千米,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大门和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广东的航运和贸易发展最早,且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广东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珠江全长2122公里,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为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广东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00-12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自粤北的19℃左右到南端雷州半岛增至23℃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而南为1750小时至2200小时。全年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年未,全省有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7万公顷;林地面积101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省海拨500米发上的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4,山地占16.12%,平原占23.66%,河流水面占1.23%。
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72.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装机为665.5万千瓦,约占理论蕴藏量62%左右。
广东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网纵横,山塘水库、鱼塘众多,水产资源丰富。除可供捕捞海面外,全省有淡水养殖可养面积44.8万公顷,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淡水养殖主要有鲩、鳙、鲢、鲮、鲤等鱼种;海水养殖主要有虾、蚝等。
全省有活力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7.4%。植物种类繁多,逾5000多种,其中稀有植物约54种,大沙椤、黄檀、楠木等属世界著名珍稀树种。动物770多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22种。为保护各类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全省设立了6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肇庆鼎湖山等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
广东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错落,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3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91种,以有色金属居多。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锗、泥炭等2种;居第二位的有硫铁矿、铝、铋、铊、银、油页岩等6种;居第三位的有铌、钽、硒等7种。广东省南海油田,包括珠江口、北部湾2个盆地,勘探查明有十个大型油气田,是一个面积广阔、储量丰富的油气田,具有实际开发的漏盯美好前景。
广东地处低纬度的位置,使广东全年太阳高度角大,所得到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7℃,平均日照时数1750—2200小时;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无霜期长,绝大部份地区农业生产可一年二熟或三熟。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农业重要产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发达,是全国闻名的富裕地区。
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黎、苗等42个民族,人口约占全省的0.6%。
广东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2000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以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秘鲁居多。有归侨、侨眷约2000万人。在海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广东华侨组织有“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局哪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等。另外,广东毗邻港澳,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有500万人。广大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一贯热爱祖国返腊和,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年,广东省坚持统等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全省农业总产值(现价)2154.79亿元,此上年增长4.51%;其中,种植业产值959.97亿元,增长5.65%;林业产值61.72亿元。增长3.36%;畜牧业产值571.09亿元,增长1.82%;渔业产值466.45亿元,增长4.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5.56亿元,增长7.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61.42亿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5.87元,增长4%。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总产在大灾之年基本保持稳定。全省撂荒拱地恢复生产面积1.5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2万公顷;直接补贴种粮大户5.7万户,受益面积18万公顷,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刀276.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3%,在连续四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加的好势头;尽管受严重早灾影晌,粮食总产量仍达到1512.34万吨,增长0.63%。
动植物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在春季防控高致病性禽滚感的阻击战中,各级农业部门开展防控工作,成功控制、迅速扑灭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防止疫情向人传染,得到农业部的表扬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加强对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工作,规范疫情报告和工作通报制度;抓好动物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防疫物资应急贮备制度,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保障。
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4365.87元,比上年增加311.29元,增长7.7%,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增幅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全省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企业拖欠民工工资的状况大有改善。农村居民从事劳务所获得的工资性收人人均公元,增加207.43元,是其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同层次的农村居民收入均有较快增长。按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行5等分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高收人农户人均纯收人9580.77元,增长8.3%;中高收人农户5090.37元、中等收人农户3768.57元、中低收人农户2800.57元,分别增长7.6%、8.0%和8.6%。由于减免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使低收人农户的收人水平回升到1657.87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纯收人1500元以下的困难户所占比例由上年的7.0%下降为6.4%。
泛珠三角区城农业合作和外向型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联席制度,确立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衔接落实制度;组织草拟、修改、审定《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筹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治谈会——“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推介会”,承办2004年广东省农产品(成都)交易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扩大出口。全省水果出口比上年增长37.8%,疏菜增长加24.7%,成为广东省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各级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大,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规摸扩大,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离。有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5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受到省政府的表彭。全省各级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1083家,其中,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29家,省级105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50家。1083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65万户,增收51亿元,户均增收1926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扩大,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发展加快。全省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42个,带动农户83万户,会员11万户,会员平均增收10%以上,高于全省农民增收平均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全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人财政资金3.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37万公顷,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3万吨,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1宗,带动农民增收2.6亿元。东西两界和粤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示范辐射效应逐渐显现,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农民增收幅度高于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业部门累计创办了7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制定省级农业标准101个。全省21个地级市、56个县、27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最安全检侧中心(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发展较快,全省通过认证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0个,产品共1206个;绿色食品企业110家,有效期内产品数224个;累计评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16个。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毒鼠强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质量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省人大农科议案实施效果明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启动。“踌越计划”、“948计划”、“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和“种子工程”等项目继续实施,先进适用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提高。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3%,家禽良种覆盖率85%,猪良种覆盖率95%。农业科技下乡和培训工作有较大的突破,全年深人一线科技人员11万人次,服务农户162万户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300期,培训农民36万人次。
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及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有所创新,全省六成村已实行会计委派、选聘或代理制;两成以上的村实行农经电算化管理。农村财务公开内容逐步规范,有96%的村实行财务公开,近六成村达到了规范化公开。农村财务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继续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停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多少 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大概多少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多少 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大概多少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多少 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大概多少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75688.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11月水库蒸发量多少 广东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霸气网名 2023霸气网名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新疆旅游现状 2023新疆旅...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月11日是多少周岁了 8月11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芜湖考研2023考场 芜湖考研考...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属猴和属狗的2023年几月份结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丰田皮卡上市车型 2023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6月11日体彩中奖号码 2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湖北11月17日疫情情况如何 湖...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月27到3月27有多少天 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