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姓公孙的名人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现代有姓公孙的名人吗和姓公孙的名人的精彩内容哦。
公孙姓(拼音:gōng sūn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2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历史上部分姓公孙的名人
公孙轩辕
黄帝姓公孙(一说为姬姓),名轩辕,号轩辕氏、有熊氏和归藏氏,被尊奉为“中华始祖”。据《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轩辕之丘”。华夏族的缔造者,五帝之首,有些说法被列为三皇之一,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祖先。
公孙侨
公孙侨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子产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人事,但也不否认鬼神。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在子产看来,人道先于天道,天道可以存而不论,人道则不能不察。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
公孙鞅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公孙龙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到如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断二者的联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
公孙述
西汉末年割据者,称帝于蜀。后被东汉所灭。
公孙度、公孙渊
公孙度(150-204年),字升济,辽东襄平(辽阳)人。有二子,公孙康,康弟公孙恭,康子公孙晃、公孙渊。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东汉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辽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公孙渊
字文懿。魏大司马,封乐浪公。后自称燕王。为司马懿所破。
公孙瓒
公孙瓒(?-199)字伯珪,汉族,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献帝年间占据幽州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后为袁绍所破。
令狐姓(拼音:líng hú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1位。在202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历史上部分姓令狐的名人
狐邵
字孔叔,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弘农太守。父仕汉,为乌丸校尉。建安初,袁氏在冀州,邵去本郡家居邺。九年,暂出到武安毛城中。会太祖破邺,遂围毛城。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仍历宰守,后徙丞相主簿,出为弘农太守。所在清如冰雪,妻子希至官省;举善而教,恕以待人,不好狱讼,与下无忌。是时,郡无知经者,乃历问诸吏,有欲远行就师,辄假遣,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粗明乃还,因设文学。由是弘农学业转兴。至黄初初,徵拜羽林郎,迁虎贲中郎将。
令狐楚
唐朝大臣、诗人,字壳士,宜州华原人。他举进士后入仕,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他的儿子令狐绹也举为进士后入仕,后官至丞相。唐朝时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
令狐德棻
唐朝时的著名学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宜州华原人。学问广博,博涉文史,早岁知名。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秘书丞。时经籍散缺,他向唐高宗奏请,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又组织人整理抄录,太宗贞观中请修梁、陈、周、齐、隋五史,自领周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太常卿。累迁国子祭酒。暮年著述尤勤,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卒谥宪。有集传世。
令狐愚
(生卒年待考),字公治。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是王允之侄王浚的外甥,曹魏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曹爽府长史、兖州刺史。令狐愚曾经与王浚一起密谋废除曹芳,事未行而病卒。后来此阴谋败露,令狐愚依旧被魏邵陵厉公下令开棺暴尸。
令狐整
(生卒年待考),本名令狐延,字延保;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北周大将军。世为西士冠冕,祖父令狐绍安,官至郡守。自幼聪敏,沉深有识量,沉深有识量,家藏万卷书,曾任州主簿。西魏初年,在西魏孝武帝元修西迁时,尚书右丞、西道行台元荣的女婿邓彦据瓜州,拒不受代。西魏大统十一年(公元545年),令狐整协助西魏河西大使申徽抓获邓彦送往京师,宇文泰嘉其忠节,表为都督,授寿昌郡守。令狐整以国难未宁,欲举宗亲效力,遂率乡亲两千余人入朝,随宇文泰军征讨,赐姓宇文整。北周初年,令狐整出任丰州刺史,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公元573年)病逝。有子令狐熙。
令狐熙
(生卒年待考),令狐整之子。著名隋朝大臣。性情端重,不妄通宾客,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北周时期,令狐熙因精通经史,被任为吏部上士,后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隋高祖杨坚受禅后,令狐熙累迁鸿胪卿兼吏部尚书。历任汴州刺史、桂林总管等官职。
令狐綯
(生卒年待考),字子直,令狐楚之子;宜州华原人(今陕西耀县)。著名唐朝大臣。举进士,擢累左补阙、右司郎中,出为湖州刺史。唐大中初年,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进中书舍人,再迁兵部侍郎,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他在翰林院时,曾与唐宣宗在皇宫探讨学问到深夜,唐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车并金莲花炬送他回翰林院,人们看见,以为是天子驾临。唐懿宗嗣位后,令狐綯出为河中节度使,徙宣武、淮南。唐僖宗时,官至凤翔节度使,封赵国公。
令狐彰
(生卒年待考),字伯阳;京兆富平簿台村人(今陕西富平),祖先自炖煌内徙。著名唐朝大臣。父濞,为世善吏。始,尉范阳,通民家女,生令狐彰。罢归,留令狐彰母所。既长,志胆沈果,知书传大义,射命中。初从安禄山,署左卫郎将。曾与张通儒入长安,又署左街使。二京平,走河朔安史之乱期间,史思明让博州刺史令狐彰担任滑郑汴节度使,率领数千士兵戍守滑台。令狐彰秘密通过中使杨万定上表请求归降,又将军队转移到杏园度驻扎。唐肃宗大悦,下书慰劳。史思明怀疑令狐彰叛变,派遣部将薛岌包围他。令狐彰谕众以大谊,皆感附死力。后令狐彰与薛岌交战,将薛彰打得大败,于是以麾下数百将士跟随杨万定入朝。甲午(初十)唐肃宗赐甲第、帷帐、什器,任命令狐彰为滑州、卫州等六州节度使。河朔平定后,令狐彰被加兼御史大夫,封霍国公,检校尚书右仆射。后来唐肃宗让节度使们结成亲家,互相牵制,薛嵩、田承嗣、令狐彰三人互为姻亲。
拓跋姓(拼音:tuò bá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54位。在202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历史上部分姓拓跋的名人
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371-409),北魏(386-556)王朝的建立者,386-409年在位。鲜卑族拓跋部人。先世曾建立代国,为符坚所灭。淝水战后,他乘机复国,初称代,不久改称魏。皇始二年(397年)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省定县),拥有黄河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次年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任用汉族地主官僚,加速鲜卑社会发展。晚年政事苛暴,为次子拓跋绍杀死。
拓跋嗣
北魏明元帝(392-化解423),409-423年在位。在位15年,礼爱儒生,好学史传,采集经史,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可以称得上是北魏开国以来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对内巩固王朝统治,对外趁刘裕病死时进攻宋国,费了不少气力,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战争的第一次胜利。由于长途攻战劳顿,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可以说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过渡性的皇帝。终年32岁。
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408-452),423-452年在位。字佛貍。鲜卑族拓跋部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北魏太常七年(422年)四月被封为泰平王,旋立为皇太子。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为谋臣,纳其谋略,整顿内政,屯田练武,增强国力;把握作战时机,依靠鲜卑骑兵,先后攻灭夏、北燕、北凉,破柔然,击敕勒,袭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攻取南朝宋之虎牢(今河南省荥阳西北汜水镇西)、滑台(今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在历次战争中,拓跋焘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雄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临阵勇猛,多获胜利。正平二年二月,被中常侍宗爱谋杀。
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471-499),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时仅五岁,太皇太后冯氏当国。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死,始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496年2月2日)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他说:魏的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姓元。
拓跋子推
(生卒年待考),代北人(今山西代县)。著名北魏大臣。拓跋·子推是北魏献文帝的叔叔,时任北魏王朝的京兆尹。当时北魏献文帝不想作皇帝了,准备将其位让给叔父京兆尹拓跋子推,乃派人驰往漠南,向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秃发·源贺征求意见。秃发·源贺按照鲜卑传统的父终子及的礼仪,坚决代表不可,之后驰驿入长安,向北魏献文帝正色谏阻,最后北魏献文帝听取了秃发·源贺的意见,没有将将帝位传给拓跋·子推,而是传给了儿子拓跋·宏。
拓跋·子推是北魏王朝的资深贵族,也是反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政策的主要反对派首领。当改革触动了很多贵族豪强的根本利益时,以拓跋·子推为首的少数旧贵族千方百计进行反扑,他逼死了北魏孝文帝的挚爱林明珠诱使太子拓跋·恂(元恂)触犯刑律,迫使北魏孝文帝忍痛杀死了太子。
拓跋禧
(公元?~501年待考),汉名元禧,字永寿,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咸阳王。拓跋·禧是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任太尉,封咸阳王。北魏孝文帝逝世后,拓跋·禧受遗诏辅政。拓跋·禧为人骄奢成性,贿赂公行,以奴仆臣吏广营田产,开采盐铁,为北魏宣武帝所恶后,阴谋举兵反叛,事泄被杀。拓跋·禧所为,史称“世宗颇恶之”。
拓跋·禧特别喜欢猜谜。《北史》上记载,拓跋·禧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在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他出谜解闷。
拓跋·澄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澄;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任城王。拓跋·澄能征善战,骁勇异常。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反对改制的鲜卑贵族穆泰、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军拓跋·思誉(元思誉)发动兵变,以抵制改革,另立新君。
北魏孝文帝急派任城王拓跋·澄率大军前往镇压,一举扑灭叛乱,将二人拘捕在平城狱中。之后,北魏孝文帝亲往审讯,诛杀穆泰,赐陆睿自尽。
拓跋干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干;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河南王。
拓跋羽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羽,北魏献文帝之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广阳王,宰相。
拓跋雍
(公元?~528年待考),汉名元雍,字思穆,北魏献文帝子,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颍川王、高阳王,宰相。拓跋·雍先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北魏宣武帝时,屡迁司空,议定律令。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进位丞相,与侍中拓跋·叉(元叉)同决庶政。拓跋·雍一生富贵冠一国,一食值钱数万,有憧仆六千、使女五百,曾与河间王拓跋·琛(元琛)斗富。北魏孝庄帝执政初年,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拓跋·雍被杀。
拓跋勰
(公元473~508年),汉名元勰,字彦和,北魏献文帝之子,北魏孝文帝之弟;司州洛阳光睦里人(今河南洛阳)。著名北魏王朝政治家、文学家。拓跋·勰,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年轻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对推动北魏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拓跋祥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祥,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北海王。
拓跋恂
(公元482~497年),汉名元恂,北魏孝文帝之长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孝文帝的大太子。拓跋·恂很早即被父亲北魏孝文帝立为太子。拓跋·恂素不好学,身体又肥胖,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每每追乐旧都平城的凉爽,常思北归;又不愿说汉语、穿汉服,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顽固保持鲜卑旧俗。当时,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怀恨在心,因此他是反对改革、反对迁都的陈旧鲜卑贵族利用的主要工具。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农历8月,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岳,要太子拓跋·恂(元恂)留守金墉城。北魏孝文帝的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遂与左右合谋,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阴谋出奔平城,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事发后,幸亏领军大将拓跋·俨(元俨)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阻止了事态的发展。第二天清晨,尚书陆琇驰马奏报,北魏孝文帝闻讯大惊,中途急急折返洛阳,当即引见拓跋·恂,怒不可遏,列举其罪,亲加杖责,又令咸阳王拓跋·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拓跋·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开肉绽,才拖出门外,囚禁于城西别馆。一个多月后,拓跋·恂伤势有所好转,方能起床行走。
农历10月,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议废太子拓跋·恂。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傅穆亮、少傅李冲一齐脱帽叩头请罪,北魏孝文帝说:“你们请罪是出于私情,我所议论的是国事。‘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跨据恒、朔二州,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乃是国家大祸,待我百年之后,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永嘉之乱。”
农历12月,北魏孝文帝废拓跋·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今河南孟县),并派兵看守,仅给些布衣粗食,不至饥寒而已。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农历4月,北魏孝文帝再次巡幸长安,离开洛阳不久,负责督导拓跋·恂的御史中尉李彪就紧急秘密上表,告发拓跋·恂又与左右谋反。北魏孝文帝得报,急派咸阳拓跋·禧(元禧)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逼令拓跋·恂自尽,时年十五岁,敛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
拓跋思誉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思誉;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镇北大将军。
拓跋隆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隆,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安乐侯。
拓跋超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超;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骁骑将军。
拓跋乐平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乐平;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射声校尉。
拓跋拔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拔;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前彭城镇将。
拓跋珍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珍;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代郡太守。
拓跋颐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朔州刺史、阳平王。
拓跋丕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丕;代北人(今山西代县)。著名北魏平阳公。因功拜东骑大将军。在鲜卑宗室中,他是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他年长北魏孝文帝四辈,为四朝老臣。不过,拓跋·丕之子拓跋·隆、拓跋·超,以及弟弟拓跋·业皆参与了抵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皆被镇压。
拓跋业
(生卒年待考),汉名元业,拓跋·丕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抚冥镇将、鲁郡侯。
拓跋丕
后魏乐平王,因功拜东骑大将军。鲜卑宗室中,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长孝文帝四辈,为四朝老臣。
拓跋平原
后魏齐州刺史,以功拜镇南将军。孝文帝时,有妖人刘举,自称天子,拓跋平原亲自讨斩之。
拓跋可悉陵
后魏中军都督。他十七岁随太武帝狩猎时,遇一猛虎,空手搏杀之献给太武帝。
以上内容是关于姓公孙的名人和中国现代有姓公孙的名人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起名
本文标题:姓公孙的名人 中国现代有姓公孙的名人吗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45901.html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姓公孙的名人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现代...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李姓女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李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盛姓男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盛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曹姓男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曹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改名会带来什么麻烦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茅姓女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茅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胡姓女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胡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臧姓男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臧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谈姓女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谈姓...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昝姓男孩名字大全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