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图 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报告的文章,本文对文章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图 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报告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问题一:关于空气污染的小论文,1000左右 大气污染论文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组成与物理性质也是不均匀的。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它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两个特点;(二)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的大气为平流层,其上界伸展到约55千米处。(三)中间层:由平流层顶至85千米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四)暖层:暖层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间。(五)散逸层:暖层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如果按空气组成成分划分大气圈层结构,又可将大气层分为均质层及非均质层。
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它们在空气中的总容积约占99.96%。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洁空气是大气中的不变组成。(二)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比较低,但它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地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在干旱地区可低到0.02%,而在温湿地带可达6%。水汽对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悬浮微粒:悬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颗粒物,如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无论是它的含量、种类,还是化学成分都是变化的。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环境的现象。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被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大气污染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近百年来,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事件日趋增多,20世纪50~60年代成为公害的泛滥时期,例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等,不仅严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数百、数千人的死亡。
2 大气污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第1步,通过对环境污染和人群健康的监测,掌握情况;第2步,针对问题制订对策,进行干预治理;第3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再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此......>>
关键词:石家庄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 行为对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石家庄市我国华北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万。其交通发达,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是他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环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尤其是在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尘土满天飞舞,纵横肆虐,有些区域垃圾泛滥成灾。
二、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丁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1.2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太行山脉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风被拦截在山西境内,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石家庄的上空。
1.2.2 城市建设是影响石家庄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气体状态大气污染源调查表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
问题三:有没有关于空气污染的论文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探析
摘要:我国对空气污染的治理越来越重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空气污染治理还需加强、治理技术有待提升和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足,需要通过健全空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治理技术能力、加强公众参与等,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空气污染的治理。
关键词: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区域协同治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082-02 DOI:10.13535/jki.11-4406/n.2016.22.040
1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空气污染问题凸显,引起了 *** 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我国 *** 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来治理空气污染问题。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急方案(试行)》,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1年1月1日执行的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于污染物排放等各方面都有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规定。通过与法律配套的节能减排、新能源的应用等一些政策的推行,空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 空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空气污染治理还需加强
*** 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但在空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完善的空气污染治理制度能够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然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对各方的约束力不够。我国近年来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标准、达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规定。但是,我国的大气污染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地细化、扩充、修订。目前关于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给实际的执法过程带来了一些困难。目前对违法排放的惩罚以行政执法、罚款等手段为主,没有形成长效的制约机制。此外,对企业自主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通过税收、贷款、 *** 采购等手段能够激励企业自主节能减排来治理空气污染,但我国目前以经济为主的污染治理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缺乏从内部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的动力。目前, *** 在空气污染治理中开始尝试区域联防的治理方法。空气在地域之间的流动性也给空气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带来了困难,通过 *** 间的合作,对区域内的重大环保相关项目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对区域内空气污染事件实现联合执法,通过 *** 合作实现区域内对空气污染的协同治理。对空气污染的协同治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地方 *** 间合作的权责划分还要有相关的法律为保障,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推动区域联防治理空气污染治理。
2.2 治理技术有待提升
空气污染的治理需要技术的支持,需要先进有效的空气检测技术及时监控空气质量指标,目前对空气污染的检测经常受到资金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未采用最先进省时的设备和技术,影响了检测的时效性,不利于执法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违规排放行为。
空气污染的治理和改善不仅需要 *** 的外部监管,更需要企业内部技术的提升,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对于废气的处理能力,实现企业节能减排,这对企业在资金、科研能力和科技人才方面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到技术研发中去,同时技术研发、引入国外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以及吸纳优秀的科研人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
问题四:求一篇有关大气环境污染的论文(要好的)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关键词:石家庄市 大气污染 原因分析 *** 行为对策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回首二十世纪,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石家庄市我国华北地区新型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总面积1584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万。其交通发达,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和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近年来,石家庄市工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是他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环境污染大市。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尤其是在风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尘土满天飞舞,纵横肆虐,有些区域垃圾泛滥成灾。二、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石家庄大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1.2 石家庄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1.2.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而与此类似,当刮西北风的时候,由于太行山脉这一巨大的屏障,使西北风被拦截在山西境内,一些污染物质也无法被刮走,而只能继续停留在石家庄的上空。 1.2.2 城市建设是影响石家庄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庄气体状态大气污染源调查表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根据统计资料,以上三方面产生的大气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的燃烧中,燃烧排放的大气污订物数量约占燃料燃烧排放总量的96%,其中燃煤......>>
问题五:baidu有没有ENGLISH版的? 没有,
好像百度的目标是专心做好中文,所以估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ENGLISH版
http://www.edudown.net/Article/chuzhong//8823.html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它需要靠 传播, 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是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m/s= km/h
4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比原声晚 S以上或人距离障碍物至少要 米
5、乐音的三要素: 、 、
6、音调高低与 有关;响度的大小与 和 有关;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 不同。
7、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 次至 次。
(1)、噪声是用 (符号)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2)、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 。
保护听力,噪声不超过 ;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
8、噪声 ;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
①、
(3)、减少噪声条件 ②、
③、
1、温度:表示物体 单位是
2、测量温度的工具: ,工作原理是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认清它的 。
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和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 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 。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 、
5、六种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重要知识点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光的直线传播: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速:C=3.0×108m/s
色散: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反射光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即:物与像距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像的性质:等大、正立、虚像
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
应用:改变光路、成像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遥控、热效应强、红外线穿透力强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生理作用、化学作用
声现象
本章学习的声现象包括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即乐音的三特征;噪声的危害及控制等三部分内容经过学习应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特点、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噪声的危害、避免或减弱的方法会利用声学知识有效地控制噪声,进行环境保护,能解释许多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象
核心知识
本章学习的内容,见下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一、要突出本章重点;二、多与生活相联系.特别关注说理或简答题中考中其实未必会考声现象的相关知识,其实重要的都是通过学习努力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源:1声音三特征:1音调
2响度
3音色
2声音的传播:1音速
2反射
3声音的分类:1乐音
2噪音:1来源
2利弊
3控制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处于一定温度的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能量的同时,也要吸收由其他物体辐射的电磁能量,如果它处在平衡状态,则能量保持不变,若不考虑物体表面性质对辐射与吸收的影响,我们定义一种理想的物体,它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单位时间内从黑体表面单位央积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与黑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其中常量 瓦/(米2?开4)。
在下面的问题中,把研究对象都简单地看作黑体。
有关数据及数学公式:太阳半径 千米,太阳表面温度 开,火星半径 千米,球面积, ,其中R为球半径。
(1)太阳热辐射能量的绝大多数集中在波长为2×10-9米~1×10-4米范围内,求相应的频率范围。
(2)每小量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多少?
解:.(1) ○1 (赫) ○2
(赫) ○3
辐射的频率范围为3×1012赫-1.5×1017赫
(2)每小量从太阳表面辐射的总能量为
○4代入数所得W=1.38×1010焦 ○5
(3)设火星表面温度为T,太阳到火星距离为 ,火星单位时间内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为 ○6
○7
火星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电磁波能量为 ○8
火星处在平衡状态 ○9即 ○10
由○10式解得火星平均温度 (开) ○11
评分标准:全题13分
(1)正确得了○1,○2,○3式,各得1分。(2)正确得出○5式,得5分,仅写出○4式,得3分。(3)正确得出○10式,得4分,仅写出○6式或○7式,得1分;仅写出○8式,得1分,正确得出○11式,得1分。
15.(13分)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垂直坐标平面的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一带正电荷量Q的粒子,质量为m,从O点以某一初速度垂直射入磁场,其轨迹与x、y轴的交点A、B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a、b,试求:
(1)初速度方向与x轴夹角θ.
(2)初速度的大小. 20.参考解答:
(1)磁场方向垂直坐标平面向里时,粒子初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射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可作出轨迹如图所示,设圆半径为R,由数学关系可得:?
① ②
由①、②解得tgθ= ∴θ=arctg ③?
当磁场方向垂直坐标平面向外时,粒子初速度方向与x轴间的夹角为
π+θ=π+arctg ④
(2)由①、②解得: ⑤
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B=m ⑥
∴ ⑦
评分标准:本题13分,第(1)问8分,其中①式2分,②式2分,③式2分,④式2分,θ=arcsin 或θ=arccos 同样给分.
第(2)问5分,其中⑤式2分,⑥式2分,⑦式1分.
16.(13分)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人类航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因不能保障其继续运行,3月20号左右将坠入太平洋.设空间站的总质量为m,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坠落时地面指挥系统使空间站在极短时间内向前喷出部分高速气体,使其速度瞬间变小,在万有引力作用下下坠.设喷出气体的质量为 m,喷出速度为空间站原来速度的37倍,坠入过程中外力对空间站做功为W.求:
(1)空间站做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
(2)空间站落到太平洋表面时的速度.
(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
21.参考解答:
(1) 设空间站做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1,地球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地表重力加速度为g,则: ② 由①、②式得: ③
(2) 喷出气体后空间站速度变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④
设空间站落到太平洋表面时速度为v3,
由动能定理得: ⑤
由③、④、⑤式得:? ⑥
17.(14分)如图甲,A、B两板间距为 ,板间电势差为U,C、D两板间距离和板长均为L,两板间加一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在S处有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经A、B间电场加速又经C、D间电场偏转后进入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强度为B.不计重力影响,欲使该带电粒子经过某路径后能返回S处.求:
(1)匀强磁场的宽度L′至少为多少?
(2)该带电粒子周期性运动的周期T.
(1)AB加速阶段,由动能定理得: ①
偏转阶段,带电粒子作类平抛运动?偏转时间 ②
侧移量 ③
设在偏转电场中,偏转角为θ?
则
即θ= ④?
由几何关系:Rcos45°+R=L′⑤
Rsin45°= ⑥ 则 L′= ⑦
注:L′也可由下面方法求得:
粒子从S点射入到出偏转电场,电场力共做功为W=2qU ⑧
设出电场时速度为v′,有 解得v′= ⑨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 ⑩
(2)设粒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2
则t2= ○1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12
实际转过的角度α=2π-2θ= ○13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3= ○14
故粒子运动的周期T=2t2+2t1+t3=4L ○15
评分标准:本题14分,第(1)问8分,其中①、②、③式各1分,④式2分,⑤、⑥、⑦式各1分.第(2)问6分,其中 ○12、○13、○14、式各1分,○15式2分.
18、(2000年高考题)2000年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卫星,其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若把甘肃省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α=40°,已知地球半径R、地球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视为常量)和光速c。试求该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嘉峪关处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要求用题给的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分析与解:由于微波在大气层中以光速传播,所以若能求得从同步卫星到嘉峪关的距离L,则由运动学就能得到同步卫星发出的微波信号传到位于嘉峪关的接收站所需的时间t。如何求得L是解题的关键,首先我们知道同步卫星是位于赤道上空的,题中说明,该同步卫星的定点位置与东经98°的经线在同一平面内,而嘉峪关处的经度和纬度近似取为东经98°和北纬α=40°,隐含该同步卫星P、嘉峪关Q和地心O在同一个平面内,构成一个三角形,∠QOP=α=40°,如图11所示,这样由余弦定理就可求得L。
设m为卫星质量,M为地球质量,r为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w为卫星绕地转动的角速度,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有。
① ①
式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因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的角速度w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有 ②
因 得 ③
设嘉峪关到同步卫星的距离为L,由余弦定理
④
所求时间为 ⑤
由以上各式得
⑥
19、“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
(1) 试导出以下列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的公式.
(2) (2)算出E′的数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M=1.17×105kg;
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h=146km;
地球半径R=6.4×106m;
坠落空间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可看作g=10m/s2;
入海残片的质量=1.2×104kg;
入海残片的温度升高=3000K;
入海残片的入海速度为声速=340m/s;
空间站材料每1kg升温1K平均所需能量c=1.0×103J;每销毁1kg材料平均所需能量μ=1.0×107J.?
分析与解:本题描述的是2001年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和平号”空间站成功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让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按照预定的路线成功坠落在预定的海域,这件事情本身就极富挑战性,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和实力。
(1)作为一道信息题,首先我们应弄清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建立一个正确的物理模型。 我们将空间站看作一个质点,开始时以一定的速度绕地球运行,具有一定的动能和势能,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离开轨道,经过摩擦升温,空间站大部分升温、熔化,最后汽化而销毁,剩下的残片坠落大海,整个过程中,总能量是守恒的。
根据题述条件,从近圆轨道到地面的空间中重力加速度g=10m/s2,若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坠落过程开始时空间站在近圆轨道的势能
. ①
以v表示空间站在轨道上的速度,可得 . ②
其中r为轨道半径,若R地表示地球半径,则r=R地+h. ③
由式②、③可得空间站在轨道上的动能
(R地+h) ④
由式①、④可得,在近圆轨道上空间站的机械能
E=Mg( R地+ h) ⑤
在坠落过程中,用于销毁部分所需要的能量为Q汽=(M-m)μ.⑥
用于残片升温所需要的能量Q残=cmΔT.⑦
残片的动能为E残= ⑧
以E′表示其他方式散失的能量,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E=Q汽+E残+Q残+E′. ⑨
由此得E′=Mg( R地+ h)-(M-m)μ- -cmΔT ⑩
(2)将题给数据代入得E′=2.9×1012J.?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实质是力学问题,通常从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入手,利用力学规律,并注意几何关系即可求解。下面对两道高考压轴题作一简要分析。
20、(1994年全国)一带电质点质量为m电量为q,以平行于ox轴的速度v从y轴上的a点射入图7中第一象限所示的区域。为了使该质点能从x轴上的b点以垂直于ox轴的速度v射出,可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垂直于xy平面、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若此磁场仅分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试求这个圆形区域的最小半径,重力忽略不计。
解析:由题意可知,质量在xy平面的第一象限的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磁场外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质点进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与飞出磁场的速度方向相垂直成90°,由此可知质点在磁场中的轨迹 是半径为R的圆O(虚线)的圆周的1/4,如图8,由题意,恰包含弦 的磁场圆有无数个,且 对应的圆心角越小,圆半径越大,反之则越小,当圆心角为180°时,即 为直径时磁场圆O'(实线)的半径最小,设其半径为r,易得
显而易见,以上找圆心及对角度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21、(1999年全国) 图9中虚线MN是一垂直面的平面与纸面的交线,在平面右侧的半空间存在着一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O是MN上的一点,从O点可以向磁场区域发射电量为+q、质量为m速率为v的粒子,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可在纸面内各个方向。已知先后射入的两个粒子恰好在磁场中的P点相遇,P到O的距离为L。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所考察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
(2)求这两个粒子从O点射入磁场的时间间隔。
分析与解:这一题是带电粒子仅在洛仑兹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前后两个粒子做完全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对应的物理规律较简单,第二问的难点在于物理情景分析和几何关系的确定,勾画草图分析,巧设角度 是解题的关键。
(1)设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得 ①
(2)如图10所示,以OP为弦可画两个半径相同的圆,分别表示在P点相遇的两个粒子的轨道。圆心和直径分别为 O1、O2和OO1Q1,OO2Q2,在0处两个圆的切线分别表示两个粒子的射入方向,用θ表示它之间的夹角。
由几何关系可知
从0点射入到相遇,粒子1的路程为半个圆周加弧长Q1P
Q1P=Rθ ③
粒子2的路程为半个圆周减弧长
PQ2=Rθ ④
粒子1运动的时间
⑤
其中T为圆周运动的周期。粒子2运动的时间为
⑥
两粒子射入的时间问隔 △t=t1-t2= ⑦
因 得 ⑧
由①、⑦、⑧三式得
△t=
22.(13分)1951年,物理学家发现了“电子偶数”,所谓“电子偶数”就是由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绕它们的质量中心旋转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已知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e,普朗克常数为h,静电力常量为k,假设“电子偶数”中正、负电子绕它们质量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运动速度v及电子的质量满足量子化理论:2mevnrn=nh/2π,n=1,2……,“电子偶数”的能量为正负电子运动的动能和系统的电势能之和,已知两正负电子相距为L时的电势能为Ep=-k ,试求n=1时“电子偶数”的能量.
29.(16分)如图甲所示,A、B为两块距离很近的平行金属板,板中央均有小孔.一束电子以初动能Ek=120 eV,从A板上的小孔O不断垂直于板射入A、B之间,在B板右侧,平行于金属板M、N组成一个匀强电场,板长L=2×10-2 m,板间距离d=4×10-3 m,偏转电场所加电压为U2=20 V.现在在A、B两板间加一个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电压U1,在t=0到t=2 s时间内,A板电势高于B板电势,则在U1随时间变化的第一个周期内:?
(1)电子在哪段时间内可以从B板小孔射出??
(2)在哪段时间内,电子能从偏转电场右侧飞出??
(由于A、B两板距离很近,可以认为电子穿过A、B板所用时间很短,可以不计)?
解:(1)能射出B板,要求电子达到B板时速度大于或等于零?
由动能定理得 -eU1=0- U1=120 V (2分)?
AB两板电压在0~1 s区间内满足关系式 U=200t (1分)?
所以U1=200t1,t1=0.6 s (1分)?
由于电压图象的对称性,另一对应时刻t2=1.4 s在第二个 周期.又当B板电势高于A板电势时电子均能射出.?所以能射出的时间段为0~0.6 s及1.4~4 s. (2分)?
(2)设电子从偏转电场中点垂直射入时速度为v0,动能为Ek,那么侧移是?
y= (2分)?y≤ 才能射出?
所以 (1分)? Ek≥250 eV (1分)
又 Ek=eU1+Eko? (1分)? 所以120e+eU1≥250e?U1≥130 V (1分)?
又因 t1= +2=2.65 s (1分)?t2=4- =3.35 s (1分)?
所以在2.65 s~3.35 s内有电子射出 (2分)
30.(14分)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简图如图4—12所示,其中墨盒可以发出墨汁微滴,其半径约为10-5 m,此微滴经过带电室时被带上负电,带电的多少由计算机按字体笔画高低位置输入信号加以控制。带电后的微滴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偏转电场,带电微滴经过偏转电场发生偏转后打到纸上,显示出字体.无信号输入时,墨汁微滴不带电,径直通过偏转板而注入回流槽流回墨盒。偏转板长1.6 cm,两板间的距离为0.50 cm,偏转板的右端距纸3.2 cm。若墨汁微滴的质量为1.6×10-10 kg,以20 m/s的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两偏转板间的电压是8.0×103 V,若墨汁微滴打到纸上的点距原射入方向的距离是2.0 mm.求这个墨汁微滴通过带电室带的电量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和重力,可以认为偏转电场只局限于平行板电容器内部,忽略边缘电场的不均匀性.)为了使纸上的字放大10%,请你分析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
解:设微滴的带电量为q,它进入偏转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离开电场后做直线运动打到纸上,距原入射方向的距离为 y= at2+LtanΦ(2分),又a= (1分),t= (1分),tanΦ= (1分),
可得y= (2分),代入数据得?q=1.25×10-13 C(2分).要将字体放大10%,只要使y增大为原来的1.1倍,可以增大电压U达8.8×103 V,或增大L,使L为3.6 cm(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沸腾 B.木材燃烧 C.蔗糖溶解 D.冰雪融化
[答案]B
[解析]三态间的变化以及溶解都是物理变化,B选项为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应选B.
[点评]一般考查的化学变化可总结为:燃烧,生锈,食物变质或由生变熟,爆竹爆炸等.
2.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牛奶变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
[答案]C
[解析]C选项是因为液体水变成水蒸汽,属于三态之间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应选C.
[点评]本题仍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大试管,集气瓶 B.烧杯,量筒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答案]B
[解析]在制备和收集装置中都没有用到烧杯和量筒,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及所用的仪器.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豆浆 C.酱油 D.水
[答案]D
[解析]A,B,C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纯净物,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从基本概念入手即可.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产生大量白烟 B.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C.燃烧的火焰为蓝色 D.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可知,应选B.
[点评]本题考察铁燃烧时的现象,除铁以外还有硫,炭,磷等物质的燃烧现象,都一定要熟记,这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
6.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食品防腐 B.氮气常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C.稀有气体用做保护气 D.氧气用于钢铁冶炼
[答案]A
[解析]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因为食物腐败其实是食物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氧气不能用于食品的防腐,应选A.
[点评]本题虽是考查物质的用途,若用途记的不全,可根据性质决定用途来找出正确答案.
7.下列实验操作中,的是
[答案]A
[解析]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须用灯帽盖灭,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规操作,要熟记.
8.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A.空气 B.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 D.氧化汞
[答案]C
[解析]空气是工业制氧的原料,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所以一定要注意工业上和实验室的制备差别.
9.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分子间有间隔可以解释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体积和;分子不断运动可以解释人们可以闻到气味,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特征和这些特征在宏观上的表现.
10.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A.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的方向
[答案]A
[解析]化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基础科学,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及范畴.
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A
[解析]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是催化剂,在别的反应中就不一定是催化剂,所以应该说某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出题角度有点新意,可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⑤停止加热,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B.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氧气的操作过程,做此题的技巧是:看四个选项的第一步有两种,那就是①和②,因为在添加样品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排除A,C,D,直接选出答案B.如此可以节省做题时间.
1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一变多",可以不难发现符合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只有A.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需预先铺上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其目的是
A.增强实验效果
B.提供水蒸汽,参与化学反应
C.避免红热的生成物直接与集气瓶接触,保护集气瓶
D.提高氧气的浓度
[答案]C
[解析]铺水或细砂是防止高温生成物落入瓶底造成集气瓶局部受热而炸裂,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中的操作及其原因.
1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溶液 C.氯酸钾 D.高锰酸钾
[答案]A
[解析]B,C,D中含有氧元素,只有A中含有氧气分子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16.拉瓦锡认为
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C.按体积比,空气中约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和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D.在通常状况下,空气中氮气约占4/5体积,氧气约占1/5体积
[答案]D
[解析]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只是把空气分成了氧气和氮气两个部分,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发热发光的现象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颜色变化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1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氧化镁 C.高锰酸钾 D.臭氧
[答案]B
[解析]氧化物的定义是某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物概念.
1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铁丝
[答案]B
[解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仍是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0.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定义,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2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B.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C.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D.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特定条件和特定物质也是可以发生反应的,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稀有气体有关知识,也可用排除法来做.
22.我国城市环境中,空气污染物主要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为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应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物的组成,此类题考的较多,题目可以变化,如空气污染指数都包括哪些气体等.
23.提出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答案]D
[解析]道尔顿提出了原子概念,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史.
2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水蒸气
[答案]A
[解析]根据空气中含量较多,判断有氮气和氧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那就是氮气,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组成及个组分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25.距地球15—35km处,有一臭氧层,臭氧的化学式为,微量的臭氧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是一种单质 B.不使用含氟冰箱有利于臭氧空洞的修复
C.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D.臭氧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臭氧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性质肯定不会完全相同,应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小型信息题,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间的距离可能改变
C.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D.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是构成
[答案]A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应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子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特征,对于概念不仅要记忆,还要理解,如对分子概念理解不深本题极有可能做错,分子不变,物质的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如状态等,所以必须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7.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可用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
A.①或② B.①或⑨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答案]C
[解析]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物理性质及其收集方法直接的关系.
28.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其实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数目的变化情况.
29.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时,应将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
B.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可以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C.取用装在试剂瓶内的药品时,瓶塞拿下后应正放在桌上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答案]C
[解析]试剂瓶的瓶塞拿下后应倒放,防止桌面上物质污染了瓶塞及试剂,应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30.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述操作中没有任何变化
B.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D.这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B
[解析]在操作前后硅原子的排列情况,可以说发生了物理变化所以A不对,因为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C,D错,应选B.
[点评]本题稍有难度,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二,判断题
3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
(2)物理性质需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 )
(3)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的组成中都只含氢元素和氧元素,它们都属于氧化物 ( )
(4)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于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
(5)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单质 ( )
[答案] (1)√ (2)× (3)√ (4)× (5)×
[点评]本题都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
三,填空题
32. 教科书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填写序号)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隔水
[答案]b,d
[解析]根据生活常识,鸟不能生活在水里,所以要隔水,鱼生存也需要氧气所以要透气,应选b,d.
[点评]由本题可知,做题时一定要把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常识,就很容易,千万不要单纯想课本里有没有学过.
33.
[答案]氧气(氮气,硫,磷等均可);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等均可);混合物.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也是基础知识考查.
34.书写下列定义:
(1)化合物 ;
(2)氧化物 .
[答案]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2)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35.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
和规范的 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础保证.
[答案]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研究方法.
36.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③酒精易挥发,④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⑤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⑦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用序号作答);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用文字作答);化学性质是
(用文字作答);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用文字作答).
[答案] ①③②;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酒精挥发;酒精具有可燃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成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颜色,气味,状态,挥发性,溶解性都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是对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化学变化四个概念的综合考查.首先要明白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差别.
37.为了延长白炽灯的寿命,灯泡放有少量红磷作脱氧剂,其作用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得基本类型为 反应.
[答案] ,化合
[解析]既然是脱氧剂,一定是把氧气消耗掉,反应产物只有一种,所以是化合反应.
[点评]做此类题须注意看清题意要求,即是化学表达式还是文字表达式,一定要按要求书写.
38.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将l00mL酒精与l00mL酒精混合后,所得到混合液体的体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0mL,原因是 .
[答案] 小于;分子间有间隙;等于;同种分子的间距相等.
[解析]当两种大小不同的粒子混合,小的粒子可以进入大粒子的间隙从而混合体积缩小,如大豆和小米混合;当粒子大小相同时,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原体积的加和.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39.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它们.
[答案] ①将四瓶气体分别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并均匀摇荡观察现象,可发现有两瓶气体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另两瓶气体无反应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无现象的瓶中,观察现象,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有现象的瓶中,观察现象,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解析]本题的方法并不唯一,如先用燃着的木条放入各个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继续燃烧的空气,熄灭的有两瓶;再把澄清石灰水滴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瓶就是氮气.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鉴别题,根据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40.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 气,与电池正极相连 的试 管b得到 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是 ,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氢; 氧; 2:1;
[点评]这也是一道常考的实验题,同样要注意做题要求,本题要求文字表达式.
4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
问题分析:
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①试管 ②量筒
(2)
试管中未放棉花,高锰酸钾从导管进入水中;
瓶底没有放水或铺上沙子,燃烧中的细铁丝碰到杯底
[解析]要想测量所得氧气的体积,就必须想办法把氧气的体积转化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液体的体积,那就要利用压强来设计实验,B装置就是利用压强原理把所得气体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的最好装置.气体由b口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瓶内的水就会沿c导管进入到C装置的量筒里.
[点评]本题还是有一定难度,做此类实验题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实验目的,从而根据目的来设计实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图 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报告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图 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报告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祝大家9月风生水起的句子有哪些 祝大家9月风生水起的句子是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图 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报告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137230.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份空气污染特征分析图 9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祝大家9月风生水起的句子有哪...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青龙年9月出生取名男孩 青龙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高州市石鼓车祸9月12日死亡 高...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九个月宝宝衣服搭配 九个月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海景9月行程安排怎么写文案 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个月能吃1克布洛芬吗宝宝 9个...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今年9月会有运动会吗英语怎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福清9月24号体育场事故调查 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日亚什么时候扣款 日亚 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