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句子 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心情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句子 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心情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民俗风情表演娱乐
迎神赛会——水吉民俗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农历正月水吉的迎神赛会为闽省各地少见,不但时间延续长达二十多天,而且规模逐日升级,至正月二十一日夜晚,达万人空巷程度。此间,不但夜夜有赛事,而且白天也迎神赛会。
初一,从市头坊永灵庵“石矶灵侯”始,是日上午九时许,由里人青壮年若干,打锣敲鼓,抬着神灵塑身沿街奔跑,各坊青壮年可以拦路抢夺,得手后可玩可藏,主坊人员需分头寻找,抢回后继续比赛,俗称“乐翁爹”。一直从白天赛至下半夜,至参赛人员筋疲力尽后方休。
初二夜,原安排江西会馆“许真君”参赛,因每次都发生斗殴事件,引起公愤而被除名。此后,每年初二夜无赛会。
初三夜,由岐头坊“文昌帝君”首赛,一直延续到二十一日夜止,共二十个夜晚和四个白天。参加赛会的神灵计有:石矶灵侯、文昌帝君和祖公老佛等七位。次数最多的是“石矶灵侯”,占去九个晚上和三个白天。赛会最隆重而壮面的是“祖公老佛”,当夜出动的有龙灯五至七条,鱼灯二至三群,彩台(俗称铁矶,每台上两个小孩化装成古代人物,由四人抬着游街)二十多台,锣鼓几十帮,直接参赛者有数百人之多,各乡来观灯的可达数千人之众。至此,水吉正月迎神赛会(俗称观灯)才告结束。
据查,水吉迎神赛会始于明代中叶,因集镇十坊人基本上属于“十大姓”,而多数姓氏自明代中叶才从外省或本省外地迁入。七种神灵中,“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孥公元帅”是公神;“石矶灵侯”五兄弟世居当地,势力雄厚。其他均带宗派和地方派色彩。如“祖公老佛”是周氏开基始祖带进的,入水吉前的家庙在梨坪擎天岩,由江西入闽。“天上圣母”系“妈祖”的封号,俗称“妈祖婆婆”归福州籍(三山会馆)和汀州籍(汀州会馆)人所供奉,前者在正月十三日参赛,后者于十五日夜出巡。所以在迎神会上比高低,主要是比各自的地位、势力和财力,使各自的地位和势力范围不受动摇和侵犯。该习俗于1950年被废,大部分庙宇当作他用。
八月庙会——石矶祠庆活动
水吉“石矶祠”,始建于唐末,宋初改为“三侯庙”(俗称大庙),全庙占地近万平方米,内设三殿:正殿供蒋公(俗名蒋源,谓石矶爷,为抗击黄巢义军有功而受封);右殿广惠侯(俗名林必兴,以舍生取义得赐);左殿昭卫侯(俗名张暹,以正直无私,济民利物而封侯,俗称“阎王”)。相传八月十一日为封侯立庙日,是日方圆十一坊群众杀猪宰羊到庙祭祀,仪式隆重。一般年份,供桌都在数十桌之多,供品除全猪全羊外,还有三牲、福果、水果等摆在装饰好的长条供桌上,每张供桌由四人抬着进庙放在指定的地点。举行祭祀典礼后,以大锣、回避牌、西瓜锤、关刀、大斧等八对组成的仪仗队为先导,所有供桌随后,队伍长达一二百米,极为壮观,环游三街后回庙,整个祭祀活动才告结束。参加祭祀人们才分散到各设供户家中就餐。在庙会前夕还从外地请来剧团,从初十夜开台演戏至二十日。
解放后,利用“八月会”期,在八月十一至十三日举行物资交流会。
猜拳行令——民间饮酒文化
猜拳行令属当地民间酒文化之一。人们在逢年过节、或办喜事、亲朋好友聚集一堂时,常常以猜拳喝酒取乐。当酒喝到尽兴时,发拳声四起,有两人对猜,以“劈柴火”(拳拳消)一盘定输赢,或“抢三码”三局二胜定输赢;还有一人“打通关”,力战群雄,热闹非凡。喝起酒来人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谁也不肯甘拜下风,如此轮番挑战,结局常是“下桌必扶醉人归”。
猜拳是民间一种佐饮助兴的游戏,两人对猜,出掌伸指,猜对双方出指之和者胜,输家喝酒。发拳,不单是一、二、三、四、五地猜数字,还带有一套民间色彩的祝福、吉祥话语。猜拳前,双方拱手相敬,互请承让。为使双方能同时出拳叫响,一般先喊“串咕羞”(方言,近似音指全福寿之意)或来就来呀,好似百米赛跑中的“各就各位……”。发拳猜数开始,空拳(即双方均未出指)喊“对手”,意在棋逢对手,酒逢知己。还有喊“宝一对”、“对对宝”“宝对”等。有的约定成俗不用空拳,则以空拳起手,先喊“对一手呀”再开始发拳。
(一)喊“一定高升”或“一定发财”恭喜对方步步高升,财源茂盛;也有叫“一见喜”的,象征着见面欢喜,其乐融融。
(二)喊“两相好”、“哥俩好”、“两家喜”、“二同喜”等,寓意皆大欢喜。
(三)喊“三星高照”或“三星照你”等,所谓“三星”,即民间流传的福星、禄星、寿星。
(四)喊“四季发财”即一年四季,财源滚滚,还有喊“四世同堂”、“四季平安”、“四逢喜”、“四喜”等,所谓“四喜”即民间常说的福、禄、寿、喜。
(五)喊“五经魁首”简单叫法为“五经魁”、“五魁首”、“五魁”。魁首,犹言头等人物。明代科举以五经取士,第一名为五经之魁,与科举状元同义。还有一个流行叫法叫“五子登科”。
(六)喊“六连”、“六合手”,古人婚嫁、盖新房等都要选“良辰吉日”。“六连”指年、月、日干支个字都相连。所谓“六合”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戊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猜拳中的“六合”,其意指事事如意,日日皆顺,故又有人叫“六六顺”或“六六大顺”。
(七)喊“乞巧”(谐音七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夜能在银河相会,旧俗这天夜晚妇女们陈酒脯瓜果于庭院前,用五色线对月穿七孔针,过者为巧。妇女希望乞求织女施巧于己,故称为“乞巧”。
(八)喊“八仙过海”,“八仙”指民间传播甚广的八位道教神仙,即: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原指神通广大,事事能成。也有的喊“八匹马”,古代官位高者乘八匹马拉的马车,好不威风。“八匹马”其意在于对手有高官厚禄之福。
(九)喊“快来到”或“快快来”而不叫“九”,这是因为九添一方为十,中华民族有以十为美,以十方齐全的传统习俗。佛教中的“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极乐世界。相比之下,“九”则美中不足(尚缺一),故酒令中“快快来”意为快快补一凑十,成为十全十美。
猜拳中的“十”多叫“全来到”,又叫“满堂红”、“满堂福”、“全家福”等,其意十分清楚。好的酒令听起来就像唱歌一样,置身其间,既看到一个鲜活活的生活画卷,又领略到民间传统酒文化的浓厚色彩。
彭墩高照——竖起塔灯盼吉祥
彭墩高照,是一种“高照”纸灯,堪称建阳花灯之王。此灯在间断失传了40多个年头之后,在1988年春节期间,有百余个单位参加的全县首届花灯一条街大展赛期间,以崭新的风姿,雄伟的气派展现在建阳人民面前,一时引起了轰动。
“高照”,取吉星高照之意,这种巨型纸灯,由12组灯箱和3组旋转顶灯相叠而成,形体似塔,高达四层楼房。据道光《建阳县志》记载,这种灯起源于明代,臻繁于清朝。乾隆年间人云:“纱灯惟苏州为最,纸灯甲于天下,则莫如建阳也。”这足见建阳花灯历史之悠久,工艺之精巧,气势之磅礴。由于这种灯制作工艺复杂,耗费大,据老人回忆,建阳仅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和庆土地改革时搞过“高照”。在大力提倡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建阳县童游乡彭墩村的民间老艺人吴桂堂、章希涛带领6位农友,在村干部和热心人的支持下,发动村民,自愿捐资3000多元,并四处奔走购买制作材料。他们凭记忆用了两个多月时间,赶制了这座高达13米,重200公斤,上挂36盏神态各异的花篮子灯装饰的大“高照”。游行表演时由24人同步操作,极为壮观。另外与之相互配合表演的还有16位少女手举32盏传统花钵灯载歌载舞,三支古老打击乐队和民乐队共80余人。
这支象征着吉祥、太平、富庶的“高照”灯队的表演把整个春节花灯赛和龙灯赛踩街活动推向了高潮,大饱了群众的眼福,使羊年春节和元宵群众文化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体现了民间艺术活动的魅力。
黄坑烛桥——板凳灯龙映彩虹
黄坑烛桥,也称作“烛桥龙灯”,它是用烛光灯火连接成的一座灯虹彩桥,长240米。黄坑烛桥起源于宋朝初年。它是嘉禾里(原黄坑地名)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早先,嘉禾里虽然有花灯、龙灯、马灯、船灯、狮子灯、花鼓灯等各种灯会庆祝春节和元宵,但烛桥灯则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灯,一年之成事,一载康泰,都寄托在烛桥盛会上。
烛桥灯会是全乡最大的民间艺术活动,每个灯会都有会员百余人。烛桥以“板”为单位,板长2米,板上各固定3盏烛灯,板底各有一根1.5米的立柱便于操作。每年烛桥盛会时,每个会员都制作一板风格、工艺、尺寸相近的花篮子灯,由4节12组120板组成烛桥,加上龙头龙尾灯,一共365盏烛桥,象征着365天都平安祥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灯内点点烛光,连接成一条长虹烛桥,恰似一条特长游龙。队伍行进时,有两面大钹锣开道,四门礼炮齐鸣,还有数十面彩旗迎风招展,数百上千个大寿桃沿途分发给观赏者及数百名烛桥操作表演者。倘若是在大操场上表演,数条长龙穿梭表演“万”“寿”等字样,更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鼓乐喧天,礼炮轰呜,倍感气势宏伟壮观。
黄坑烛桥曾失传了数十年。为提倡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文化,黄坑群众又恢复了这一盛会。1990年元宵节期间,县文化部门和黄坑乡政府调动10多部大卡车,把烛桥搬到城里一展风采,引起轰动。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元宵节晚间新闻播放了这一盛况。
臭豆腐乳的美丽传说
臭豆腐乳,也称建阳臭味香。宋代以来,它就成为建阳的八大土特产之一。几百年间,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只为正宗的建阳人所拥有。关于臭豆腐乳有一段传说:从前,有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有一天,老伯的豆腐卖了一天之后,还剩下一小部分没有卖掉,老伯随手把豆腐放到钵头中用稻草虚掩着,丢在一边。
第二天、第三天……老伯都忘了钵头中有豆腐。过了些日子,他闻到一股特殊的臭味,原来是钵头中卖剩的豆腐发出的,他舍不得把臭豆腐丢掉,并把这些臭豆腐进行一番加工。他先试着尝,结果自己越吃越有味,分给乡亲们吃更是赞不绝口。他想,这臭豆腐闻去极臭,但味道极香,就叫它“臭豆腐乳”吧!
此后,这“臭豆腐乳”的美名也就叫开了,人们也特别喜欢吃它。其实臭豆腐乳的制法要求很严格。要先将水豆腐切成拇指般大小后,放到开水中捞过,水滴干再装到钵头中,上面用稻草盖严,要保持一定温度。过10天左右,待一块块豆腐由白变灰,身上长满茸茸的毛后,再拿到太阳下晒,直到豆腐身上的毛脱落了,颜色有点淡红了,才能放到事先配制好的装有盐、家酿红酒、大蒜芯等十几种佐料的瓮中浸。
一个月以后,就可取出来吃了。臭豆腐乳味道香,开胃消食,营养价值很高,在众多的农家自制的食品中,臭豆腐乳是人们普遍欢迎的食品之一。一般家庭,每年都会做几小缸以备冬天或蔬菜淡季时食用。几百年来这臭豆腐乳,出自于民间,享自于民间,深受建阳人民的喜爱。
民俗礼仪
喜庆礼仪
一、寿 庆
水吉地区的寿庆均以“十”为大庆,始自“五十岁”为“上寿”,方始庆贺,最为隆重的是六十大庆,谓之“花甲”。少数姓氏对“古稀”(七十大寿)倍加重视,有公产的宗祠,如遇本族老人年届“七十岁”生日时,要从族产中拨出若干担稻谷作为该人的生日费用,以表公贺。
寿庆,在贫富之间区别较大,普通人家办一两桌酒席已算不错;穷人则只杀头把鸡鸭一家相聚。而富绅、官僚家庭还借此机会大发横财,家设寿堂,张灯结彩,接受祝拜,设宴数十桌之多。民国时期,水吉某县长做寿,乡镇保长联合铸了一尊金佛相送。少数富豪做寿亦有沽名钓誉者,在祠堂内设宴,不论贫贱一概宴请,对少年拜寿者还发给赏钱。并派专人站在祠堂门口,拦请过往行人,即使乞讨者亦不例外,赠食面酒。
二、分 娩
新婚添丁为家中大喜,当天或第二天就要向外婆家“报喜”。如为男婴,则用锡茶壶内装糯米、龙眼(桂圆)、榛子、花生、瓜子等“五子果”;若是女婴,则用酒坛装酒抬到外婆家,谓之“报酒”,故沿途或邻居见之即知所生男女之别。
(一)三 朝:添丁的第三天,谓之“三朝”,因籍贯不同庆祝有别,有的仅用炒黄豆与酒敬客;有的则用太平面敬点心。
(二)满 月:名为满月,实则仅十来天就办酒席敬客。亲朋好友多馈送公鸡一只、蛋、面若干。而外婆家送小外孙(女)穿的衣物,摇篮与为数不少的线面、鸡和蛋,谓之“送瓶”。女婿对岳家来的客人,要给每人煮一碗鸡腿面当点心,尔后才就午宴。
(三)周 岁:一般人家较简,设宴一两桌以招待外婆家与至亲好友。富豪与文人墨客则繁,除大办酒席外,还需用米筛或捧盘,摆上书籍、文房四宝、算盘、帐簿、金银首饰等物品,让周岁婴儿选玩以测其成年后的志向。
三、建 房
(一)择 基:一般人家多自选宅基地,确定和办好契约后,选好“黄道吉日”即可动工兴建。富家则要请地理先生选“宝地”,定朝向。一切准备就绪后再选“黄道吉日”开工。
(二)开 工:按选好的“黄道吉日”开工时,东家要置“开工酒”,先供当坊“土地”,再宴工匠师傅与帮工亲友。
(三)上 梁:乃建屋中的一项重要事件,东家都极为重视。首先是正梁要在上梁的前一天从山上择好砍回,专人管护,不得让女人跨过与无关人员动摸。其次是必须在选好的吉辰(多半选在“卯初”时刻)进行;第三是装饰,正梁中央贴上绘制有“八桂”图形的红纸;正柱横枋上贴有“吉星高照”横批;中柱贴“立柱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对联。正梁上送时要燃放鞭炮,正位后,木匠师傅即将事先准备好的糍团或包子往下丢,让人哄抢,以示彩发,晚上设上梁酒待客,以表谢意。
(四)乔 迁:新屋落成,选好“黄道吉日”后才迁入新居,一般都选在吉日早晨“卯时”。全家大小同时离开旧居,离开时要点香燃烛放鞭炮以“谢居”,前往新居时,小孩要每人提一把燃着的火把,两人抬着用箩筐装着的“饭甑”与一床糕,并提灯笼或“马灯”,进入新居后,一把火把放入灶堂,并为灶神燃烛点香焚纸放鞭炮,以示接火种与安神。其余火把放置大门口,灯笼挂在大门正中,如用马灯者,则放置案桌上。家主即在厅堂案桌上点燃大红烛,点上大红香,然后焚纸鸣炮。至此乔迁仪式全部结束。接着准备午宴款请宾客,有的先迁入数天再宴请宾客。
婚嫁礼仪
旧社会,婚嫁礼俗繁琐,青年男女婚姻须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多以“门当户对”为先决条件。一般先由男家委托媒人向女方提婚。经女方查明男方家庭情况,认为条件适合后,再将女儿生辰,所谓年、月、日、时“八字”(又称“年庚”)送至男方。男方再将双方“生庚”请算命先生进行推算,如算出“八字冲克”,男方即将“庚贴”退还女方,表示休止议婚;如无相克冲犯,男方即向女方议婚下聘。
一、订 婚:
即插记。经选择吉日,男女双方家长各办酒席宴请亲友,以示子女婚姻已定。女方为午宴,未婚婿为主宾,余为女方的亲友陪席。未婚新郎到各桌向客人敬酒时,被敬者要有红包作为见面礼(数额不一)。男方为晚宴,未婚媳妇为主宾,礼节与女家同。
二、婚“礼”:
多选择民间历书中所定的“黄道吉日”举行婚礼。婚礼前一天为“定亲”日,男方需安排若干人(一般八至十人)同媒人一起,将活鸡、活鹅等酒席物品、红酒一坛(坛口用书有“双喜”字样的红纸扎口)、新娘饼、衣料、果品扛(长方形立柜式,有二至三层活动柜屉):内装五子果(因时令而定品种)、红蛋、部分猪蹄和干菜,上层尚需纸花盖果,放上写有“山盟”(内装茶叶少许)、“海誓”(内装食盐少许)两个长约二十公分,宽十公分的红纸包,寄寓爱情专一与白头偕老之意,送往女家。同时送去“小礼”若干(名曰:柯敬、百子、千孙、正典、副典、宣书、试桩、煮汤、扫地、兜鞋、座位、拦门等十几个小红包,约一、二百元)和“请舅帖”(四幅折叠长方形状,竖写,正面书:“新舅正席”,二面书:“谨择某年某月某日午刻敬治杯酌,奉攀”,三面书:“台驾光临,谈笑兼伸,姻谊伏冀”,底面书:“届期早临,蓬荜生辉”,“右启上”,“大英才尊姻舅某先生”,姻愚弟某某某鞠躬“。
三、迎 娶:
男家备彩轿,吹鼓手与媒人前往女家迎接新娘。女家要煮太平面请迎亲者吃点心。新娘换洗梳妆后蒙上红巾,由舅父或长兄抱上轿,意防新娘脚粘走娘家土而把好运带走。同时,安排若干人(因妆奁多寡定人数多少)抬嫁妆送亲。吉时到,即在祖先牌前燃烛点香,鸣炮送亲。此外,女家亦要“小礼”回送男家。“小礼”中与男方相同外,另加试桶、美容、月老、冰人、添丁等五个小包。送亲杠上还附吉书有“玉洁”、“冰清”(内装冰糖少许),“山根”(蕨粉)、“麻林”(芝麻),“豆园”(黄豆)等五个红纸包(形状与男方同),意为品德贤淑,男家娶后即可发家添丁子孙满堂。同时附去“请郎贴”,内容除改动个别字外,与请舅贴基本相同。富户有以婢女、田地房产契约、金银首饰陪嫁;中等人家则只陪送少量首饰及被帐衣物箱柜等;贫穷人家仅陪盆桶、衣箱、镜台及少量衣物。官僚富绅之家送亲队伍有双人扛灯笼,双人吹长号为前导,笙箫鼓乐列队伴行。
彩轿到达男家,大放喜炮相迎。新娘下轿时,经宣礼官唱念吉祥语后,由伴娘搀扶新娘至厅堂与新郎在堂中双双跪拜天地,祖先和祖父母、父母,谓之“拜堂”。尔后新人入新房,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新房中,在新床各处放些糖果花生等,大开房门让孩童入房哄抢,增添热闹气氛。此时,不论男女老幼均可入新房看新娘,逗新娘,称“闹新房”。同时,择一聪明男童往新马桶中撒尿(试桶),寓新娘早生贵子之意,被选的男童可从新马桶中取得一份礼金。新房中点燃的喜烛,照亮通宵,谓之“洞房花烛”,又称“小登科”。次日,为新妇“庙见日”,晋拜公婆、亲属长辈。受拜者要给“见面礼”。然后,新妇进厨房参拜灶神,谓之“下厨”。婚后三日,新妇偕新婿备礼品返回娘家,参拜岳父母及诸亲属,俗称“三朝回门”。但于傍晚必须回归夫家,以示“月不空房”。至此,旧式嫁娶礼仪方告结束。
“五四”运动后,提倡文明结婚,男女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娘新郎胸戴红花,敦请当地名流人士为证婚人,双方父母为主婚人,说媒者为介绍人,结婚仪式简单而隆重。不过当时只在一部分知识界与公务人员中盛行。
此外,还有一种婚姻是男子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家庭成员。谓之“入赘”即“招驸马”。女方为独生女,要招男的入门赡养女方父母,这就是“入赘”。女的夫亡子幼,生活无着须招进男的藉以养活全家,这俗称“上门”。旧社会,对男到女家就婚,认为很不光彩而被人鄙视。解放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与计划生育的实行,此类思想已得到初步的扭转。
丧葬礼仪
一、丧 仪
无论男女病逝,先停尸中堂一侧,后在中堂正中合棺。凡家有丧事外出者,遇有人问起,答曰:家某“过身”或“过后”或“睡觉了”或“老去了”等称谓。
(一)停 尸:正常情况换完冥衣后只停尸一两昼夜即合棺,如因远方子女未赶回或“后头”未到,只能寄棺(棺盖不钉死),以便让子女或“后头”赶到时见一面后再合棺。
(二)择 穴:(选墓葬地)多由地理先生,有的地方阴阳先生兼之。富豪之家多半生前均已找到“风水”好的地穴,个别的已修好待用。一般人家多在死后请先生算一家人的生庚和死者死时的时辰,确定埋葬的朝向山地,继而到确定方向的山地寻找适合的地穴。选定后用罗盘定中轴线并插上竹竿标记,待到确定出殡的前一天,由土公和帮工若干人前往开穴,同时准备好封穴用的砖石等物。
(三)超 度:(道场,俗称做功德)设孝堂、挂挽联、视经济条件,可繁可简,延道念经拜仟做法事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最穷的也要做一夜,多的三五夜不等,时间越长花样越多。最后,还要转棺串丧,烧纸船等。吊丧期间,有女儿的尚需设祭坛。小辈在早、中、晚、深夜四次哭丧,请死者用饭和安寝。
二、葬 仪
(一)出 殡:时间多选卯时(早上六至七时),起棺前,先由孝男孝女祭奠(拜棺)后跪伏在棺廓两旁,以示陪奠。然后,亲友祭奠,全部结束后起棺。一般人家多为八人抬棺(俗称“八仙”),葬地较远(五华里以上)者则要另加四人以备途中轮换(因起棺后不得在途中停歇),富家有十六人至三十二人抬者。一般鸣锣开道,唢呐前导(集镇现今则有洋鼓或哀乐前导),再是挽联(现代加花圈),接着是棺廓,孝子赤脚草鞋,披麻带孝,腰系草绳,一手执丧棒,一手扶棺。沿途如遇分岔路,孝子则需赶前至岔路跪伏,谓之不让走错路。棺后为女亲哭送,再是一般男亲友队列,均头戴白帽,腰扎白带。沿途凡遇分岔路需燃放鞭炮,谓之“拦路”,与孝子跪伏同义。送葬队列,除孝子送至墓地外,其余只至村口即告结束,并按原路线返回吃丧餐,一般均较丰盛,酒过数巡后,丧家的媳妇要到亲属长辈桌跪拜敬酒,到一般亲友桌敬酒,以表示感谢。
(二)入 土:按选好的时辰入土、封穴、上碑、筑供台,再点烛上香焚纸鸣炮,至此安葬完毕。孝子要向在场者赏发“福地”吉利钱,俗称“满山红”。
(三)接风水:发完“满山红”后,孝子换上干净衣鞋,点燃火把,提上“银袋”(红布缝成四角翘檐小袋,内装米蛋)和酒瓶(内装清水)及风灯等,由唢呐伴奏返回,沿途边走边洒滴酒瓶中水直至到家,鸣炮,放置供桌为止,谓之接引德福返家,俗称“接风水”。
游春戏
流传于建瓯、建阳、松溪、政和一带的民间小戏。这种戏于每年春节期间演出,因而得名。
游春戏的演员很少,一般二三人就可演出,最多也只需六七人。演出地点大多在农家的小厅堂里,每家演一两出小戏,短的每出只有几分钟到半小时,长得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由于过去人口少,村庄小,从晚上到天亮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演过,演完不收戏钱,只要东家馈赠年糕、红桔、爆米花等节日食物,如果是大村子,每家每户夜间演完后,还要在白天演一出大本的台戏。
游春戏的剧目不多,反映的内容都比较接近农村的现实生活。如有的描写妻子苦口婆心地规劝丈夫要戒赌禁嫖,刻苦攻读和辛勤种田的《十劝夫》;有的反映姐妹们元宵结伴看花灯的《闹花灯》;有的描写一对恋人依依难舍的《十送歌》等。内容通俗易懂,浅显流畅,民歌风味很浓。因此,游春戏可以说是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民戏。
鸟步舞
建阳市崇雒镇一种民间舞蹈。所谓鸟步舞就是舞者双脚要模仿鸟类跳跃动作,当地人称为“雀跳”。根据不同的跳法又可分为“高雀跳步”与“矮雀跳步”,分别模仿不同的鸟类。“高雀跳步”每队四人,上身赤膊,下身短裤,赤足,头部束一红布条,双手持一红木棒,舞蹈时,四人先站成四角,然后随锣鼓点,双脚前后交叉同时腾跳前进,按太极曲线变换位置,转回原处为一遍。“矮雀跳步”也是四人一队,装束如“高雀跳步”,但两手分别持“龙角”与“师铃”,舞蹈时,蹲如戏曲“矮子步”,但是前进时,也要前后脚交替同时起跳。变化位置如“高雀跳步”。这种舞步的名称是固有的,乡民们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年代已说不清楚。舞队一般由十二人组成(另有四人作为引导、清理跳舞场地)称为“十二营军”。鸟步舞多用于祭神求雨时所跳,故又称为“鸟步求雨舞”。
1. 午宴:中午举行的宴会。
2. 秋宴:秋天举行的宴会。
3. 宴礼:宴会中的礼仪。
4. 雅宴:高雅的宴会。
5. 会宴:会议中的宴会。
6. 朝宴:朝廷中的宴会。
7. 宴翼:宴会的翅膀,比喻宴会的热闹。
8. 广宴:广泛的宴会,指宴请众多宾客。
9. 宴乐:宴会中的欢乐。
10. 宴清:宴会的清净。
11. 宴衣:宴会上的服装。
12. 宴宁:宴会的安宁。
13. 私宴:私人的宴会。
14. 宴默:宴会上的沉默。
15. 荒宴:荒唐的宴会。
16. 酣宴:畅饮的宴会。
17. 宴瑱:宴会中的瑱玉,比喻宴会的豪华。
18. 宴货:宴会中的货物,指宴会上的礼品。
19. 时宴:时代的宴会。
20. 曲宴:曲水流觞的宴会。
21. 房宴:房间的宴会。
22. 宴坐:宴会中的座位。
23. 便宴:简单的宴会。
24. 醵宴:集资举办的宴会。
25. 押宴:以诗文为酒令的宴会。
26. 宴聚:宴会和聚会。
27. 宴枣携喜:宴会上赠送枣子,寓意喜庆。
28. 宴朋:宴请朋友。
29. 宴服:宴会上的服装。
30. 宴和:宴会中的和谐。
31. 夜宴:夜晚的宴会。
32. 淫宴:纵情的宴会。
33. 宴安:宴会中的安逸。
34. 内宴:内部的宴会。
35. 醧宴:和解的宴会。
36. 宴娱:宴会中的娱乐。
37. 欢宴:欢快的宴会。
38. 宴赐:宴会中的赏赐。
39. 朋宴:朋友间的宴会。
40. 饮宴:饮酒的宴会。
41. 闲宴:闲暇时的宴会。
42. 里宴:家乡的宴会。
43. 宴好:宴会和友好。
44. 赐宴:被赐予的宴会。
45. 宴赏:宴会和赏赐。
46. 宴请:邀请参加宴会。
47. 宴享:享受宴会。
48. 宴豆:宴会中的豆子,比喻宴会的简朴。
49. 极宴:极为丰盛的宴会。
50. 灯宴:灯笼装饰的宴会。
51. 宴会:宾主在一起的宴会。
52. 宴尔:宴会的尔雅,指宴会的高雅。
53. 寝宴:卧室中的宴会。
54. 饷宴:军队中的宴会。
55. 洛宴:洛阳的宴会。
56. 贺宴:庆祝的宴会。
57. 祖宴:祖先的宴会。
58. 御宴:皇帝的宴会。
59. 团宴:团圆的宴会。
60. 喜宴:喜庆的宴会。
61. 酒宴:饮酒的宴会。
62. 荣宴:荣耀的宴会。
63. 文宴:文学的宴会。
64. 宴婉:宴会中的温婉。
65. 宴歌:宴会中的歌曲。
66. 关宴:关门的宴会。
67. 宴言:宴会中的言语。
68. 宴寝:宴会中的寝室。
69. 合宴:合并的宴会。
70. 筵宴:筵席上的宴会。
71. 宴戏:宴会中的戏剧。
72. 绮宴:华丽的宴会。
73. 宴殿:宴会中的殿堂。
74. 寿宴:庆祝寿辰的宴会。
75. 宴集:宴会和集会。
76. 式宴:仪式的宴会。
77. 陪宴:陪同的宴会。
78. 宵宴:夜晚的宴会。
79. 宴贺:宴会和祝贺。
80. 禊宴:禊祭的宴会。
81. 饫宴:丰盛的宴会。
82. 赴宴:前往宴会。
83. 宴宾:宴请宾客。
84. 宴飨:宴请享用的宴会。
85. 狎宴:亲近的宴会。
86. 买宴:购买的宴会。
87. 游宴:游玩的宴会。
88. 言宴:言语的宴会。
89. 宴逸:宴会中的逸乐。
90. 镐宴:镐地的宴会。
91. 邀宴:邀请的宴会。
92. 密宴:秘密的宴会。
93. 宴语:宴会中的言语。
94. 宴息:宴会中的休息。
95. 旅宴:旅途中的宴会。
96. 宴赉:宴会中的赏赐。
97. 宴觞:宴会中的酒杯。
98. 赏宴:赏赐的宴会。
99. 宴射:宴会中的射箭。
100. 国宴:国家举办的宴会。
101. 款宴:款待的宴会。
102. 谈宴:谈话的宴会。
103. 宴馆:宴会的场所。
104. 宴饯:宴会中的饯行。
105. 离宴:离别的宴会。
106. 侑宴:助兴的宴会。
107. 清宴:清新的宴会。
108. 次宴:次序的宴会。
109. 酺宴:聚合的宴会。
110. 宴劳:宴会中的慰劳。
222. 宴私:私人的宴会。
112. 沈宴:沉溺的宴会。
113. 招宴:招请的宴会。
114. 豪宴:豪华的宴会。
115. 宴宴:连续的宴会。
116. 宴居:宴会中的闲居。
117. 普宴:普遍的宴会。
118. 宴室:宴会的房间。
119. 息宴:休息的宴会。
120. 玳宴:玳瑁装饰的宴会。
121. 休宴:休息的宴会。
122. 宴寂:宴会中的寂静。
123. 宴筵:宴会中的筵席。
124. 宴席:宴会中的座位。
125. 宴侍:宴会中的侍奉。
126. 公宴:公共的宴会。
127. 宴軷:宴会中的軷祭。
128. 凯宴:胜利的宴会。
129. 宴适:宴会中的适宜。
130. 设宴:举办的宴会。
131. 宴堕:宴会中的堕落。
132. 觞宴:酒杯的宴会。
133. 酬宴:答谢的宴会。
134. 饯宴:饯行的宴会。
135. 宴衎:宴会中的欢乐。
136. 享宴:享用的宴会。
137. 旬宴:每旬的宴会。
138. 宴驾:宴会中的驾车。
139. 宴客:宴请客人。
140. 宴邱:宴会中的邱坛。
141. 谭宴:谈话的宴会。
142. 飨宴:享用的宴会。
143. 晚宴:晚上的宴会。
144. 侍宴:侍奉的宴会。
145. 宣宴:宣布的宴会。
146. 宴话:宴会中的谈话。
147. 宴镐:宴会中的镐地。
148. 小宴:小型的宴会。
1.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我最喜欢元宵节了!既能看花灯,又能吃元宵,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看,花灯各种各样,有糖葫芦的,喜羊羊的,还有熊大的……数不胜数。看!那是什么?哦,那是一束束“鲜花”从天而降,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哦,那是一架架“飞机”飞上天空。好美好美。
元宵,一个个小而精致,一口一个。一咬下去,糖香四溢。有的人吃元宵很快,而且喜欢一口吃好几个,我要提醒你,小心噎到,如果噎到了,呵呵,不要着急,喝一口汤就好了。
我要告诉你,狼吞虎咽,这样可不行哦,细嚼慢咽才是正确的。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元宵,看花灯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你们也喜欢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我的小学五年时光既快乐又短暂,令我难忘。在这五年里,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还在班主任李老 师的组织下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这不,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我们班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赏花灯,猜灯谜”活动。在灯谜联欢会之前,我们先在班级里举行了班级币设计奖和优秀灯谜奖的发奖活动。我真激动,我同时获得了这两个难得的奖项。不仅从李老 师那里领到了崭新的班级币三百元,还挑选到了自己喜爱的小礼物。这可真是双喜临门呀!
接着,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三楼会议室,当会议室的门一打开,哇!同学们惊呆了!只见会议室里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美不胜收呀!
有用废旧酒盒做的五彩夺目的宫灯,有用西瓜皮做的憨态可掬的机器猫和喜羊羊,还有用毛线、棉花球做的可爱的小羊……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
我们一起美美地合了一个影后,紧张又刺激的猜灯谜开始啦!只见同学们像发射炮弹一样冲刺到了灯谜前,一个个紧张得手舞足蹈,都想尽量多抢几个简单的灯谜猜。可是今年的灯谜难度又升级了!简单的灯谜眨眼间就被同学们一抢而空。几个眼疾手快的同学手里已经握了两三张猜出灯谜的领奖券了!看看真是让人心急呀!
我只抢到了一个我认为好猜的灯谜,得到了一张领奖券。再接再励,接着猜!我又接二连三碰到了几个猜成语的灯谜。其中有一条谜面是:“遇事不求人”,我仔细一想,难道是“自力更生”?结果真让我兴奋,我猜对了!
还有一条谜语,是一个图片谜语,“说”字围了一圈,哈!这个不难,是“自圆其说”。
再看看身边的同学,都陷入了安静的沉思阶段,不像刚才猜简单灯谜时那样活蹦乱跳了。即便这样,很多复杂的灯谜最后还是让同学们都一一猜了出来。同学们可真厉害!
今年李 老师还自创了很多灯谜给我们猜,最后家长们也加入了进来,和我们一起猜李 老师出的最难猜的灯谜。其中有一个灯谜谜面是:“一周两段都育人”,打一班级名。你猜出来了吗?对,就是我们五二班。
益智又有趣的猜灯谜联欢,像一盏熠熠生辉的彩灯,带给我们小学五年生活最珍贵的回忆!
3.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早晨起床当然应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汤圆用黏黏的面团搓成,有大有小,有粉有白,放在锅里蒸上一会儿。煮好的汤圆,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咬一口,烫烫的黑芝麻像流水般滚入心脾,嘴巴里充满了浓浓的芝麻味,舌尖上留着那种甜蜜蜜的情思和味道,代表着一家和和睦睦的生活。
晚上,我到外边去玩,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最美的还要数护城河边了。护城河边灯光辉煌,人声鼎沸。我漫游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赏,栩栩如生的金鱼灯,形象逼真的莲花灯,古朴典雅的宫灯——各式各样的彩灯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做工精细,真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在平静的河面上,映照出了灯的影子,好像河的底下也点着一盏似的。一阵微风拂过,河面上微波荡漾,灯的影子也跟着摇摇晃晃了。
“好!”一阵喝彩声吸引住了我,原来是不远处有人在猜灯谜。我也想过去猜猜,可无奈人太多,形成了一堵‘人’墙,把猜灯谜的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我站在‘人’墙外,听着里面传来的阵阵欢笑声。主持人开始说灯谜了:“一人一张嘴(猜一字)。”我心想:那是什么呢?我正想着,一位老爷爷举起了手,回答道:“是个‘合’字。”主持人笑眯眯地说:“恭喜您,答对了。”话音刚落,周围就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元宵节,这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在人们的欢笑声中结束。
4.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让人紧张的期末考试被时光老人悄然带走,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寒假。寒假里,我最喜欢的是过元宵节,因为,我可以亲手放烟花,观花灯,舞狮子等。
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串串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盏盏路灯宛如一条条银蛇,一直伸向天边。小朋友一蹦一跳地,手里边不是拿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就是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因为今年是猴年,所以今晚的“猴灯”特别多,有“充气生肖猴”、有“猴子捞月”、有“大闹天宫”等。
不仅花灯美,而且街道上、公园里也很美。街道上的路灯,大楼上的霓虹灯,亭子上的装饰灯,草丛里的照明灯,都亮了,如同到了灯的海洋。站在桥上往东看,迎宾桥上的彩虹灯,桥下的观光灯和桥两侧上的射灯,五彩缤纷,色色俱全,组成了一副令人陶醉的景象。
最有特色的是民间艺术表演大赛和水灯节。每年的元宵节上午,在我们的市中心都要开展民间艺术表演大赛,全市有几十个单位参加,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形式有古典的猪八戒、胖大汉和舞狮子、踩高跷;有现代的健美操、青春活力的现代舞等。晚上,在石漫滩水库边上,人们一边欣赏元宵节的烟花大绽放,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水灯和音乐喷泉,路上人山人海,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悦!吸引了很多周边城市的人们来观赏,这个节日,不仅展示了舞钢的美,也增加了舞钢的知名度,还能吸引很多“金凤凰”来舞钢投资呢!
这真是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元宵节啊!
5.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给我盛了一碗芝麻汤圆,我心生好奇:咦,今天什么好日子?奶奶特地给我做了芝麻汤圆,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哦,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啊!对了,今天学校还有很多活动,我兴奋地吃完早饭,乐呵呵地上学去了。
我刚踏进校园,就被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灯吸引住了,我一边走,一边伫足欣赏。“嘿,这盏荷花灯不错!”一个声音传来。我赶忙凑过去。这是一个含苞欲放的荷花灯:娇嫩、软软的荷花瓣白中透红,红中透紫,别提多美了。透过薄薄的荷花瓣,依稀可见那嫩黄色的花蕊,简直巧夺天工。我啧啧赞叹着:荷花含苞是如此美丽,若是开放了,那该多棒啊!
上午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到了下午的欢乐时光,我们一蜂窝的冲出教室,迫不及待地猜起了灯谜“双人戏水”,我大脑飞快的运转着:三点水加上两个横,加上一个人字。我知道啦!”是沃对不对?”灯笼的小主人点了点头。然后我又一口气猜中了三个灯谜,乐得哦手舞足蹈!
最美花灯评选活动开始了,评委从一千多盏花灯中选出20盏最精美的灯笼,我们班的孙宁和袁宇彤的花灯脱颖而出,光荣地入选了,我们也为她们感到骄傲。我暗下决心:明年我也要亲手制作一个精美的花灯来参赛。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不仅感受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热闹气氛,还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和丰富的知识。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都能快乐健康!
6.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热闹的元宵节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满的笑意来迎接美好的元宵节,喜庆的春节给人们先预热了一番,残留的新年对联和灯笼还没来的及撤换,我们紧接着又换上了新的节目——准备孔明灯和彩灯。
看着从家家户户里的炊烟里飘扬出来的烟,心里不禁暗想道:“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家一样在全家其乐融融的包着汤圆和饺子呢!脸带笑意的我被表妹拉去讲关于元宵节的故事,一向知识薄弱的我只好硬生生把以前的故事转成元宵节的故事给她听,听的云里雾里的她最后实在受不了离去,松了一口气的我暗下决心订下要多读书的计划。
我们吃过晚饭后,我们这群小将们就齐齐去看花灯,眼前的花灯有着各种颜色和各种形状,眼睛都感觉不够用了,表妹吵着要把所有的花灯都搬回家,把房间里装饰的漂漂亮亮,被我们一致鄙视,最后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
眼前的花灯世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看那型如兔子的花灯,好像在空中跳起了芭蕾,正邀请我们前去跟它一起共舞呢!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
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了眼前,再看那已过了时的扇灯,虽说它过了时,可还是那么青春年华那么有风度、有气魄。还有……真是一言难尽啊!呵!还有多姿多彩的爆竹,从天而炸,仿佛使天空炸开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撒了下来。
快看啊!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一下子照亮了整个上烟村。这时,在场的人都惊呆啦,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丽啊!还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渐渐的火花“飞”走了,天空又一下子变暗了,刚才那一番情景,就如同梦般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听,一阵阵锣鼓声不断的吸引着我,使我不得不来转一转这“迷 魂阵九曲黄河”,我来到阵口一瞧,一边引人耳目的写着入口,一边大大的写着出口,我便从入口走进了阵中,阵阵锣鼓声敲打着我幼小的心灵,我抵不住诱惑,不由自主的双脚生风超越了前面的人,蹦跳着走完了这“迷 魂阵九曲黄河”。
我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度过了一个欢欢喜喜的元宵节。我看到的元宵节真美啊!不过我相信在这个发达的祖国里,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灿烂、更辉煌!
7.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每年的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夕和小正月。元宵节的习俗可多着呢,有:走百病、送花灯、猜灯谜、逐鼠、耍龙灯、舞狮、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踩高跷、祭门、祭户、迎紫姑、观灯……过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元宵的模样圆圆的,白白的真可爱,像一个个小球,煮熟之后软软的,筷子一捅就破,皮是糯米做的,它的馅有很多种:花生的、芝麻的、紫薯的等等口味。
元宵节的那天晚上,我们全家来到梅溪湖公园,天啊!这里简直成了灯的海洋。各种各样的灯齐聚一堂:莲花灯、小狗灯、小猫灯……突然,我眼前一亮,那边不是在猜灯谜吗,我和妈妈凑了过去,发现猜中灯谜居然还有奖品,我兴致勃勃扯下一个灯谜,谜面是“半部春秋”,我们苦思冥想了很久,我想:半部,应该是一半的意思,那就是一半春和一半秋,把“春”去掉“日”,把“秋”去掉“火”。哦!是个“秦”字,答案正确,我领了一份小奖品呢!好开心哦。但因为时间不早了,所以我们只好离开了举办灯展和猜字谜的地方,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我最喜欢元宵节了,既能看花灯,又能吃元宵,还能猜灯谜。简直是一种享受啊!
8.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我家乡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节日,每当春节的时候,我们也要贴春联,放鞭炮,迎新春;每当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吃粽子,纪念伟人屈原;每当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吃着月饼赏着月,还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我的家乡没有什么特殊的节日,却把每个节日的习俗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当我们在远方的时候,能回忆起家乡的节日。
我喜欢吃汤圆,所以对元宵节印象很深。
元宵节要吃汤圆,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去了解过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啊?
这个问题,小时候我随便说说,却没想到难倒了很多人,唯有外公能给我解释。现在,我来讲给你听:因为元宵节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阴历年的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要吃元宵。那为什么又有“闹元宵”之说呢?“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一天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元宵节要吃汤圆的原因。
汤圆有很多种:有的皮是白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等等。有的馅是芝麻的,有的是红豆的,有的是无馅的。咬一口,馅都流出来了。让你吃了还想吃。
其实,光光过一个节,这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了解它,记住它!
9.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不但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美味的汤圆,而且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
天色刚刚擦黑,我便催促着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灯。来到大街上,哇,大街上可真热闹啊!喜气洋洋的人们摩肩接踵,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快到滨河路了,远远望去,挂满了花灯的滨河路宛如一条缀满了五彩斑斓的宝石的丝带,真是漂亮极了!
我们来到了滨河路,一盏盏花灯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今年是虎年,最流行最常见的自然是老虎灯了,平日里威风凛凛的虎大王变成了温顺可爱的小宠物,调皮的孩子们还时不时地伸出手去逗弄他们呢!接着一枚正准备发射的“火箭”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它载着五星红旗,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似乎马上就要腾空而起……奥瑞金公司展出了一个卡通玉米小博士灯,它顽皮地微笑着,指着一穗颗粒饱满的大玉米棒,仿佛在向人们夸耀:瞧,我多棒!接着是宫灯、走马灯、八角灯、动物灯、莲花灯等各式各样的灯,它们栩栩如生的形象引得人们啧啧称赞,纷纷在灯下拍照留念……
花灯看完了,回家的路上爸爸对我说:“这些美丽的花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幸福和平生活的赞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啊!”我思考着爸爸的话,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变成现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欣欣向荣!
10.小学生描写元宵节的作文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呢?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 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吃完汤圆,我们又来到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句子 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心情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句子 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心情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珠宝店8月8号开业吉利吗请问 珠宝店8月8号开业吉利吗为什么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句子 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心情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132294.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热闹丰盛的午宴说说句子 热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珠宝店8月8号开业吉利吗请问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唱出所有烦恼心情说说短句 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整容毁容说说句子搞笑 整容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夏季月子帽买什么样的 月子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8月8号女足世界杯比赛时间表 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开始养生spa句子说说怎么写 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快乐大本营8月8日期间是哪一期...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天津地铁8号线8月份运营时间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你说说出口的句子 对你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