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公司有哪些 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标准是什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公司有哪些 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标准是什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软件开发怎么计价的
软件开发如何计算工时,如何报价软件系统定制开发报价的计算方法,软件开发工时费用标准
1.软件开发做软件((致电手。叽l58--ll33--4744))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 = 开发工作量 × 开发费用/人·月
1.1开发做软件((致电手。叽l58--ll33--4744))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 =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 × 风险系数 × 复用系数
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 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 ≤ 风险系数 ≤ 1.5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
,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0.25 ≤ 复用系数 ≤ 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1.2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 =(PQR)× S× τ
1.2.1 P(人头费)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 = B × 1.476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 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
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0.5%,生育保证金0.5%,残疾基金1.6%,工会基金2%,累计为47.6%。
B为平均工资,即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多项总和,除以企业员工数,分摊到每个月。
1.2.2 Q(办公费)
办公费包括企业办公房屋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通信费、办公消耗品、水电空调费、设备折旧、差旅费,另外也包括企业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20%-30%。
Q = B/3
此处办公费用按商务成本的25%计算。
1.2.3 R(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
由于国家实施发展软件产业的优惠政策,故不单独列出计算,但软件企业仍需承担缴纳国家税收的义务,可一并与企业利润一起考虑。
另外,软件企业的员工不可能全年满负荷地工作,即使一年十二个月都安排工作,但也需抽出时间进行在职培训和提职的岗前培训。据我们的了解,软件企业的员工一年能有10个月到
11个月的工作也是正常的。
R = B/3
此处为我们的建议方案,各软件企业可视情况加以变更。
1.2.4 S(管理系数)
通常每个机构的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比例,参考一些机构的做法,按每十个软件人员配备两个管理人员即管理成本:
1 ≤ S ≤ 1.2
1.2.5 T(优质系数)
提高软件质量,必然有所开支,即质量成本,对于不同的软件企业来说,其质量成本不尽相同。
软件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有诚信和品牌等诸多因素,从而增加企业的开支。
目前我们可以按通过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CMM或CMMI的认证来确定,分别取值1.05、1.1、1.15、1.2。
今后建议可对软件企业的资质分为四级。由软件行业协会根据CMMI的认证、品牌、诚信程度等各种因素加以确定。此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据此,我们综合上述各点:
开发费用/人·月 =(B × 1.476B/3B/3)× l.2 × T
= B ×(1.4762/3)× 1.2 × T
= B × 2 .575 × T
= B × λ
当T=1.05时,λ=2.7
当T=1.2时,λ=3.09
因此,2.7 ≤ λ ≤ 3.09
对于承接国外软件外包业务,一方面员工的工资较高,另外工作的安排也较难满负荷工作,用此建议R=B/2。因此
开发费用/人·月 = B(1.4761/31/2)× 1.2 × T
= B × 2.767 × T
= B × λ
当T=1.05时,λ=2.906
当T=1.2时,λ=3.32
因此,2.9 ≤ λ ≤ 3.32
结论:
软件开发价格 = A × σ × τ × B × λ
A:估算工作量经验值
B:软件企业的平均工资/人·月
Q:风险系数l ≤ Q ≤ 1.5
T:复用系数0.25 ≤ τ ≤ 1
λ:综合系数2.7 ≤ λ ≤ 3.09
2. 软件(系统)维护收费价格估算方法
在完成信心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并交付用户正式运行的一年内,对软件(系统)实行免费维护服务一年。
在正式运行一年后,软件企业应与用户签定软件(系统)维护合同。该合同属技术转让合同,也可属技术开发合同。
根据不同的用户要求,可分四种级别进行软件(系统)维护。
2.1 A级
软件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常驻用户,解决日常运行中发生的问题。
2.1.1 U(系统建设投资额)
用户需要软件企业维护的系统,该系统建设的投资额。如用户只需要软件企业维护其所开发的应用软件,U就是该应用软件开发费;如用户需要软件企业维护整个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应用软件,则U就是该信息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额。
2.1.2 N(技术人员数)
软件企业派出N个技术人员,常驻用户,因此:
软件(系统)维护费/年 = U × 15% 或 B × λ × N × 12
B、λ参见1.
2.2 B级
软件企业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即7×24小时)响应,2小时到现场,且每天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软件(系统)性能调试,使之运行处于良好状态。
软件(系统)维护费/年 = U × 10%
2.3 C级
软件企业7×24小时响应,2小时到场。
软件(系统)维护费/年=U × 5%
2.4 D级
用户的信息工程系统或应用软件发生问题,由原承担的软件企业派人维护。
2.4.1 B’
这种维护方式要求软件企业需要保存所有的技术档案,更需要软件企业抽出专人来不断熟悉和全面掌握该软件(系统)的各项技术细节。因此,软件企业的这项支出必然要在维护费用收入中得到回报。
以1.1.3节中的B 作为参数,将其人·月单位改为人·天,以B’表示。
2.4.2 τ’
软件企业如果采用基于构件开发方法,并建立起构件库,则会大大提高软件维护的效率。另外,如果有多家用户运行的系统大致类似,也可有所提高效率。
以1.1.3节中的τ 作为参数,以τ’来表示。因此:
软件(系统)维护费/次=B’ × τ’× n
此次n表示所需要的人·天数。τ’的取值是0.2 ≤ τ’≤ 1。
3. 系统集成价格的估算方法
将整个系统所涉及到的设备、软件、网络整和起来,并能正常地运行,其运行的结果能达到用户建立该系统的目标。这就是系统集成的含义。因此,可以理解为单纯的设备采购和供应并不涉及系统集成,以及单纯的应用软件开发也并不涉及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费应与整个系统的规模、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等项有关。
系统规模往往与系统建设费用密切相关。为了简便计算,以系统建设费用(以U来表示)为参考坐标。复杂程度(以α来表示)可分四种级别来区分。
系统集成费 = U × α × T
T参见1.2.5节
3.1 A级
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局域网络,且体系结构在三层次以下(含三层次)。
5% ≤ α ≤ 8%
3.2 B级
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局域网络、互联网,且体系结构在三层以上(含三层次)。
7% ≤ α ≤ 10%
3.3 C级
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局域网络、互联网以及多种网络接口。
8% ≤ α ≤ 12%
3.4 D级
整个系统涉及到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以及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接口或者与用主系统有接口。
10% ≤ α ≤ 15%
4. 系统解决方案费用估算方法
根据用户所提出的初步需求,软件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为之提供整个系统建设的方案,包括需购买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大体设想、费用估算、进度初步安排、信息化所涉及到的规章制度的一些规划,有时还会涉及信息中心的建设等等。这就是系统解决方案所要完成的工作。
目前国内市场对于系统解决方案是一种智力劳动成果的认识不足,以及国内多数招标公司并不熟悉信息技术,从而更加使得系统解决方案收费变得困难。因此,目前的收费处于过渡阶段。
系统解决方案费用与整个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等项有关。
系统规模往往与系统建设费用密切相关,为了简便计算,以系统建设的总投资(以U来表示)为参考坐标。
复杂程度就是用户的功能、性能要求复杂性、信息接口的类型和数量有关,以β来表示。
解决方案费用=U × β × T
T参见 1.2.5节
关于β我们参照第3节所列各级。
A级: 0.7% ≤ β ≤ 1.2%
B级: 1% ≤ β ≤ 1.8%
C级: 1.5% ≤ β ≤ 2.2%
D级: 2% ≤ β ≤ 3%
软件开发评估方法: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和质量,常常需要进行评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开发评估方法:
1.代码评审:
代码评审是通过检查源代码,寻找潜在错误、代码质量和最佳实践的方法。可以通过代码审查工具、静态分析工具以及由团队成员进行的人工审查来执行。
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标准、过程和测试来确保软件质量的方法。QA强调预防,而QC强调检测和纠正。
3.自动化测试:
通过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框架,可以有效地执行测试用例,提高测试覆盖率,减少手动测试的工作量,并确保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
4.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用于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和压力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5.用户验收测试(UAT):
UAT是由最终用户执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软件是否符合其需求和期望。它是在软件交付给客户之前进行的最后一轮测试。
6.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评估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包括对潜在漏洞、弱点和合规性进行检查。这有助于确保软件在安全方面是可靠的。
7.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通过分析源代码或二进制代码来检测潜在的编码错误、安全漏洞和性能问题的方法。
8.项目回顾和教训:
在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回顾是一种评估方法,团队通过回顾项目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提炼教训,以便在将来的项目中改进和应用。
9.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
CI/CD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来确保软件质量和可交付性的方法。
这些评估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性质、目标和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以帮助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上内容是由猪八戒网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一:如何准确评估开发的工作量 为了使得开发变得尽量的可控,减少后期维护的工作量,需要做到以下几条:1.需求方与设计人员能够有良好的沟通 这一点其实最难,因为通常需求方可能是财务,采购,销售,仓管。。。,都不是开发出身,而系统设计人员一定不是财务,采购,销售,仓管,彼此对对方的工作内容,方式都不熟悉,大家的思维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2.设计人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需求分析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在短时机内了解需求的每个细节,换句话说,如果需求是财务,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变成一个财务,如果需求是采购,设计人员就要变成一个采购。。。不是对该项工作的一般性了解,而是要知道每个细节,这就要求该设计人员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很快的理解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业务,这一点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了,也不是一个刚入行的开发所能够做到的,需要足够的经验3.数据分析能力 对应大学里的课程,我觉得应该是学好数据结构和数学建模,虽然这两门课我都没正式学过,不过似乎这方面我还是很有天赋的,把具体业务转换成纯数学的东西,并且要尽可能的简单,这点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如果设计不当,会造成后期的不可维护,整个系统可能要推翻重来,当然,这个设计人员一定要是程序员出身,但一定不能仅仅是一个程序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4.找一个对信息化有足够重视的老板 如果自己做不了老板,就要找一个对信息化有足够重视的老板,否则你的大部分精力可能要消耗在说服老板去实现信息化,而且即便能够说服对方,上述的第一条可能也很难实现,如果这个老板是技术出身,那么你是幸运的,沟通成本会降低很多,如果这个老板是最普通的程序员出身,那么你中大奖了,不过通常纯技术出身的人需要心无杂念,不能兼顾全局,这样的人不适合做老板
问题二:项目工作量的评估中,“人天”是什么单位? 1个人工作8小时的量就是1人天。100人天就等于1个人做100天或是100个人做一天
问题四:如何做好项目工作量估算――个人心得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工作量的估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他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下面谈谈我对工作量估算的心得和体会:
工作量的估算方法有很多,如经验估算法,工作分解法,还有就是数学模型法等等,但在我们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许多著名的估算方法使用起来并不那么灵活、方便,并不一定适合于我们的实际项目。
我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模型估算法是一元线性关系估算模型,比较适合于一般的小型项目,
工作量=规模 / 生产率+C
生产率借鉴历史项目的数据,C为一个常量,多数情况下为0。这个模型也有经验估算法的影子,他的生产率也需要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得出。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应用最多的还是经验估算法。这需要产品经理提供完整详尽的PRD,项目经理对项目所服务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充分了解需求,分解需求,挖掘潜在的非功能性需求(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等),可以用xmind或者mindmanager列出项目所有的功能点,对每个功能点按照一般技术人员的水平逐一进行估算,一般以人/天为单位,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个功能点所对应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之前估算的标准工作量除以开发人员的生产率,得出该技术人员开发一个功能点所需要的工作量,这里就结合了前面提到的一元线性关系估算模型,其中的C就是对一些不可预测的工作量,如:项目进展过程中评审会议占据的时间,支付宝测试环境不稳定,第三方合作商配合不及时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项目进度,所有整个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识别风险,通过C的值来做一个调整,风险识别越明确,工时评估就更准确。
当然,项目经理不能仅仅关注编码阶段的工作量,还要和UED、DBA、测试部门以及合作方的负责人商定他们的工作量,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量估算之后,项目经理需要从中找出整个项目的关键路径,时刻关注关键路径的进展情况,因为关键路径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后期关键路径发生变化,要及时对整个项目的工作量做一些调整,并通知项目组的所有成员。
没有一个公式可以精确的估算工作量,经验法和模型法在实际中一般混合使用,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
问题五:如何衡量工作量是否饱和? 这个要看工种及员工的作业技能。
饱和度就像设备的时间利用率一样,贵单位的设备利用率能达到多少?
如果只是当做抽象模型来研究工作饱和度,每个企业的作业性质是不一样的,国际国内上专家只是给出了工作外参考的宽放标准【人的生理需要】,在研究自己员工的有效作业工时后,加上作业宽放就是完成这个作业的标准时间,工人还好算,办公室人员不可能只是做一项重复的工作吧,工作灵活性比较大,一般宽放交大,给予临时任务时间。
对于宽放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的,都需要根据情况实际规定,比如有的企业上厕所只需10分钟即可,可是有的地方厕所设计的很少或者很远,这个时间要改变。
对于作业测量,可以使用模特法和工作写实法,办公室人员建议用工作写实法测量。
如果算上宽放时间,工作饱和率100%是可以达到的。
可以参考具体书籍:工业工程手册, 作者:(美)沙尔文迪 常,江志斌,易树平 主译
问题六:如何估算测试工作量 测试工作量也是根据项目走的,在一个项目下具体分工,这个每周都写周报,月末还写月报,写的就是干的什么项目,具体到做了哪些工作,这些都是你的工作量。
问题七:软件测试,如何进行工作量评估 工作量评估要看是哪一块的,如果是测试执行时,可以按执行的测试用例来进行评估,比如说根据用例执行的难易成度来进行每人每天N个;
同样,测试用例的编写也是一样的,每个每天编写N个,量化即可,同时灵活调整。
问题八:如何评价工作量 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咯。上班之后一般人基本不能停下来的交正常工作量。
问题九:如何评估软件项目的工作量(人/天)
问题十:几种测试工作量的估算方法 1、 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 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 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 18-20%给系统测试? 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 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 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 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 屏幕或字段数量? 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7、重复4-6, 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6、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公司有哪些 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标准是什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公司有哪些 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标准是什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6月高考新闻 关于六月高考
下一篇:更多农历
本文标题: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公司有哪些 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标准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m.xzfx123.com/article/117913.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软件开发工作量评估公司有哪些...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高考新闻 关于六月高考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荣威i6六月销量怎么样 荣威i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不起诉和免于刑事处罚哪个好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0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真题 2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年社保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金边6月雪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0406爱情 播放2014年爱情剧的...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去青海湖穿什么衣服 6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