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美国6月新屋开工143.4万户 美国6月新屋销售下降2.5%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美国6月新屋开工143.4万户 美国6月新屋销售下降2.5%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一、国际油价大起大落,影响了包括钢材价格在内的初级产品价格走势。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在2月份破百后,一路飙升至7月初的145.2美元/桶(WTI,下同),价格累计每桶上升了45美元,升幅超过45%,上涨速度令人咂舌。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自7月初油价开始下跌以来直至9月16日跌落至91.17美元/桶,累计下跌64美元/桶,跌幅达44%,这个跌幅是在短短的85天内实现的。国际油价带来的振荡显然没有结束,自9月中旬触底反弹,至9月22日已反弹至114.37美元/桶,每桶价格回升了23.2美元,累计升幅25.4%。纵观今年以来的国际油价变动,认为,这轮油价止跌反弹与美国政府救市以及美元加速贬值有关,并且导致初级产品价格的升降与之呼应。
尽管美国2季度经济增长态势不错,但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愈演愈烈的金融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表明,在持续的金融压力和居高不下的产品价格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减缓将不可避免。即使出现增长反弹的趋势,但预计的经济复苏也不会很快到来。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9%,增速略低于7月份估计的4.1%。其中,美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1.3%,与原先预测水平持平;欧元区经济预计将增长1.4%,增幅低于此前预计的1.7%。另据经合组织的预测,欧洲的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要严重得多,其中英国经济第二季度几乎没有增长,预计在第三、四季度将会分别收缩0.3%和0.4%,全年会有1.2%的经济增长。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经济也停滞不前。经合组织预测G7的整体经济增长仅为1.4%。需求的降低对钢铁产品价格水平的影响十分明显,几乎没有人怀疑价格拐点的到来。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美国8月新屋开工年率缩减至6.2%,为17年来的最低水平,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对于钢材的需求来说,美国呈现为下降的趋势。8月份钢材服务中心的库存在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之后首次下降,钢材库存达到1310万短吨,环比7月末下降0.2%,并且由于需求下降的原因,发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8%,环比7月份下降4.9%。
海运费价格自8月中旬加速下滑,截至9月中旬巴西至宝山的海运费价格已降至48.27美元/吨,西澳至宝山的海运费价格也降至16.25美元/吨,分别比今年峰值下跌了60美元/吨和34美元/吨,跌幅在45%以上,价格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即是近十五个月以来的价格最低点。
从成本的因素以及降价的原因上分析,海运费价格的下跌还导致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大幅度下跌。截至9月中旬,天津港进口63.5%品位的印度铁矿CIF平均价格已跌至132.5美元/吨,比7月初价格下跌了29.3%。铁矿石进口价格的明显下跌,一方面是国内库存充足而生产能力降低造成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给即将开始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带来利好因素。据传巴西CVRD要求铁矿石价格再涨20%的“无理要求”被中国钢厂愤怒拒绝。但若真的使巴西妥协,看来难度还是不小,毕竟中国进口巴西矿的比重仍然很大。
国际废钢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从CRU国际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国际市场废钢、生铁价格指数从8月初的近500点直至降落到9月中旬的322点,累计下降了171点,下跌幅度达到34.7%。尽管从趋势上看,生铁、废钢价格指数与全球综合价格指数基本同步,但显然废钢价格与长材价格走势的重叠度更高,从成本支撑的角度分析,长材价格进一步下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二、国内钢材价格的大幅度降低,但从需求启动的趋势看,即使还没有触及底部,那么离反弹的趋势不会太久。但显然不能奢望反弹的幅度。6月中旬后逐渐形成的钢材价格全面、大幅下跌的走势,有望在10月份终结。国内经济形势减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钢材需求预计不会出现持续的收缩,有理由确信价格阶段性反弹将在10月份实现。
1、低合金方坯。
2、高速Q235B普碳线材。
6.5mmQ235B高速普碳线材价格也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走势。对比二季度价格峰值6050元/吨,目前价格跌至4700元/吨,累计下跌1350元/吨,跌幅达22.3%。对比年初谷值4340元/吨尚有360元/吨的价差高度。华南市场近期走稳,然而华北和华东市场呈现为持续下跌的态势,河北钢铁集团的9月份结算价格政策提前为9月后期、10月初期的价格走向制定了一个底限。
3、二级钢筋。
16-25mmHRB335钢筋价格显然华东地区经历了惨痛的下跌区间。华北地区北京市场二级钢筋价格9月中旬跌至4950元/吨,虽比年初价格仍高620元/吨,但较今年峰值已累计下跌了850元/吨,价格跌幅达14.7%。钢筋跌幅小于线材,跌幅比线材低7.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与线材资源的相对趋紧。钢筋、线材的走势是需求降低导致价格下滑的最为明显的市场效果,就是在全国钢筋、线材产量增长为负增长且出口数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需求的萎缩是造成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蓝鲸钢工作室预计10月份,随着工地的开工量的增长,预计价格可能会有一波上涨的行情。
3、普碳中厚板。
20mmQ235A/B普碳中厚板价格下跌幅度更加明显,广州市场目前价格已探低至5550元/吨,比二季度价格峰值6800元/吨累计下跌了1250元/吨,跌幅达18.4%。在最近30天的时间里,北京中板跌幅最剧,价格累计下跌了1120元/吨,跌幅几乎是同期上海、广州中厚板跌幅的2倍,跌幅达17.8%,比上海、广州价格跌幅分别高8.3和6.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经过此轮惨跌,中厚板与线材、钢筋的价格差被缩小了150元/吨,中厚板峰值分别比钢筋、线材峰值高750元/吨和1000元/吨,而目前的价格差仅分别为600元/吨和850元/吨。
4、热轧卷板。
热卷价格走势在进一步地向钢筋、线材靠拢,北京热卷峰值6050元/吨,与线材峰值相同,但跌价时间显然要晚一些,跌价幅度高达1050元/吨,跌幅为17.4%,它的谷值与钢筋价格仅相差50元/吨。预计10月份热卷价格仍会有进一步的下跌走势,主要原因在于它目前与线材的价差达300元/吨,显得有些稍高。
5、冷轧薄板。
上海市场1.0mm冷轧薄板价格经历了最大的下跌过程,由峰值7480元/吨,一举下跌了1380元/吨,跌幅达到18.4%,同中厚板的跌幅相同。与线材、钢筋下跌的原因是相同的,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镀锌板以及彩涂板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对冷板价格形成的挤压因素,相比它们的降幅来说,冷板价格下跌幅度并不令人吃惊。对于后市,我们看到目前冷轧薄板的市场价格仍比年初价格高500元/吨,同时国际市场冷轧薄板的跌幅并不明显,尽管也有5-6%的跌幅,但比起国内市场的跌幅来说,有些显得微不足道了,因此,蓝鲸钢工作室认为后期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拉动和支撑因素仍值得期待。
6、镀锌板。
上海市场1.0mm镀锌板价格累计跌幅达1330元/吨,跌幅为17.4%,目前价格为6300元/吨,比年初价格谷值高850元/吨。镀锌板价格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源于汶川地震后阶段性的资源短缺所致,但地震所需的资源结构的变化,使镀锌板需求有利明显的减少,它的下滑还直接带动了冷轧薄板价格的下跌,这一点可以从价格差的走势得到证实,镀锌板价格峰值比冷轧薄板高150元/吨,谷值高200元/吨,价格差基本保持稳定。
7、彩涂板。
上海市场彩涂板价格跳水幅度与镀锌板基本一致,累计跌价幅度为1330元/吨,但由于价格峰值高度的不同,使其跌幅仅为14.1%,比镀锌板跌幅低3.3个百分点。峰值价格差为1770元/吨,谷值仍然保持了这个差距。
过程相关内容(时间):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5.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政府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最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
2008年1月17日
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方法
布什政府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
美国去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
2008年1月24日
美国纽约保险监管层力图为债券保险商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2008年2月1日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超过4年来首次减少
2008年2月9日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国六大抵押贷款银行为防范止赎的发生,宣布“救生索”计划
巴菲特愿意为800亿美元美国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
2008年2月14日
美国第四大债券保险商FGIC宣布愿意分拆业务
2008年2月18日
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联储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
2008年2月21日
英国议会批准国有化诺森罗克银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声称即使通胀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减2万多,美元兑欧元刷新历史新低
拓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就此而言,"经济"是带有价值取向的一个结果,"金融"则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某个过程。因此,经济危机,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萧条),比如,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最近发生的经济危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对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
(参考资料美国金融危机 百度百科)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进行经济周期监测所确定的先行指标主要有:
1.造业生产工人或非管理人员平均每周劳动小时数。
2.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险的平均人数。
3.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
4.卖主向公司推迟交货占的比例。——延缓交货扩散指数(slower deliveries diffusion index)
5.非国防重工业制造商的新订单
6.地方当局批准(而不是实际破土开工)建筑的私人住宅数。
7.10年期国债利率减去联邦基金利率的利率差额
8.股票价格指数。500种普通股
9.货币供应量(指M2的货币供应量)
10.企业及消费者未偿还信贷变化。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预期指数 在经济的周期循环中,一些经济变量的变动与经济景气的变化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把这种先后顺序定量地揭示出来,就能用于经济预测。所谓先行指标,就是这些指标的峰与谷总是比总体经济的峰与谷提前出现,利用这些指标可以预测经济运行趋势。GDP增速作为经济指标能够同步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测GDP增速指标,能够对整个经济未来运行状况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将宏观层面与基本面相结合,从而能够对资本市场投资产生极大的指导意义。
从国际上看,对先行经济指标的研究早已有之。上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就开发出哈佛景气指数,用以预测经济运行的趋势。1950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开发出由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组成的景气监测体系。1961年起,宏观经济景气监测从民间研究走向官方应用阶段,影响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美国经济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发布的先行经济指数(Leading Economic Index,简称LEI),已成为判断美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先行经济指数是先行指标的合成指数,根据下列先行指标编制:(1)周平均制造时间;(2)周平均失业保险申领;(3)生产商新订单(消费品和原料);(4)销售商业绩;(5)生产商新订单(不包括防御设施的资本货物);(6)新建房屋许可;(7)500种普通股票价格;(8)货币供应量M2;(9)10年期国库券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值;(10)消费者预期指数。倘若这些因素有多数向好,则可提前预期领先指数将会上升。
除此之外,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建立了经济综合先行指标(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s,简称CLI)对各国经济动向进行监测,其包含的主要指标有:(1)加班小时数;(2)股票价格指数;(3)新订单;(4)原材料价格指数;(5)工商业预期指数;(6)房屋开工。
图1显示了1956年以来美国GDP(2000年不变价)同比增速、OECD编制的美国CLI同比增速以及美国经济咨商会的LEI的同比增速的运行情况,对于OECD美国CLI我们选取的是包含趋势要素和幅度调整(Trend Restored)的综合先行指数,对于LEI我们选取的同样是趋势型数据(2004年=100)。
经测算,LEI、CLI与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94,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先导性。Granger因果检验主要是看现在的Y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过去的X解释,加入X的滞后值是否使解释程度提高,如果X在Y的预测中有帮助,即“X可以Ganger引导Y”。它检验的是先后次序和信息内容,而不是一般意义上某种原因关系。我们分别对LEI、CLI增速与GDP增速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选取滞后期为4,结果显示:CLI增速显著地引导GDP增速,在99%的置信度下GDP增速对CLI增速没有引导作用,而在99%的置信度下GDP与LEI之间存在双向引导的关系。以上检验初步说明CLI是一个更有效的经济先行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GDP是按季公布,而经济领先指标是按月公布,以上分析也是建立在季度数据之上的。另外,当月指标一般在次月公布,且公布机构经常对其进行修正,但这并不妨碍其在预判经济走势中的作用。 股市价格水平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周期的各阶段交替的结果。一般地说,当经济衰退时,股市价格水平也会随之下跌或处于疲软状态;而当经济复苏或高涨时,股市价格水平会随之上升或呈现坚挺之势。股市行情往往又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因为股价变动是众多投资者买卖行为的结果,个别投资者的买卖尽管常带有随机性,但多数投资者还是依据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做出理性的决策。
此处我们检验的是经济先行指标中是否存在某些指标是领先股指表现的。我们分别对美国M2、新屋开工、营建许可、ISM公布的PMI新订单与标准普尔500指数进行了先导性检验,采用的数据为1959年到2008年的月数据,根据各指标同比增长的情况判断是否能够领先标普500指数出现低点或高点,另外还对各指标与标普500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各指标在领先出现高点时,新屋开工是最好的,但也仅仅有不到一半的正确率。各指标在领先出现低点时,PMI新订单指数表现最好,但也未达到一半的正确率。值得注意的是,自从1983年以来M2的领先作用开始加强,在15次高点出现过程中其领先了9次。且在最近的6次领先标普500指数过程中,5次为领先6个月。但在M2对标普500指数低点的引导中,1990年来仅有1次。而在因果关系检验中,各指标均不能引导标普500指数,相反,标普500指数可以引导所有指标。这说明各经济先行指标并不能引导股指。
表1 各先行指标与标普500指数先导性检验 指标 高点领先次数/总次数 低点领先次数/总次数 该指标是否引导标普500指数 标普500指数是否引导该指标 M2 9/23 7/20 否 是 新屋开工 12/25 8/21 否 是 营建许可 10/23 8/22 否 是 PMI新订单 6/20 10/23 否 是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期货
究其原因,美国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尤其是衍生工具丰富,各类型的投资者较为理性,更加符合“有效市场”。另外,美国研究机构发达,尤其对各类经济数据各机构均会给出预估,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市场受经济指标的影响提前消化。 (1)VIX指数
VIX指数(Volatility Index),即波动率指数,是由CBOT所编制,以标普5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加权平均计算得来。若隐含波动率高,则VIX指数也越高。该指数反映出投资者愿意付出多少成本去对冲投资风险,因此广泛用于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的恐慌程度,又称“恐慌指数”。一般而言,当VIX低于20点时,表示投资者对后市乐观,不愿为自己的投资对冲风险,相反当VIX高于20则反映投资者对后市缺乏信心。VIX推出后,成为全球投资者评估美国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依据之一。
据统计,在367次VIX给出的高点信号中,有133次VIX指数领先标普500指数,59次落后于标普500指数,104次两者同时见顶,71次标普500指数前后均没有反应。在领先标普500指数的133次中,领先1天、2天、3天的次数分别为51次、21次、20次。而在372次VIX给出的低点信号中,有78次VIX指数领先标普500指数,40次落后于标普500指数,172次两者同时见底,82次标普500指数前后均没有反应。在领先标普500指数的78次中,领先1天、2天、3天的次数分别为19次、28次、14次。以上统计结果说明了VIX指数作为标普500指数的领先指标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尤其是在预测指数高点时正确概率更大。VIX指数作为一种情绪指标,有时也会出现跟随股指的变化而变化,这时就出现了其滞后于标普500指数的情形。
(2)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
从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来看,该指数2003年1月发布以来,当年12月创出新高33.3,同期股指一路上涨并于2004年3月创出新高,之后该指数从高点回落,在0到22区间震荡,同期股指缓慢爬升,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该指数震荡区间下移至-6到10,同期股指毫不理会继续创出新高,2007年9月,该指数创新低-15.7,后虽有反弹但总体趋势仍向下,并在2008年12月创下历史新低-53.9,同期股指从高位大幅回落。由于此指标发表时间不长,但最近我们看到它逐步走向成熟,后期可继续关注该信心指数,若其从低位回升至-30以上,或许就应该注意美国股市是否将要企稳反弹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国6月新屋开工143.4万户 美国6月新屋销售下降2.5%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美国6月新屋开工143.4万户 美国6月新屋销售下降2.5%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农历